她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来到一座小院前。院子里,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婆正坐在小板凳上,借着微弱的光线,专注地缝补着一件衣衫。墨泯走上前去,恭敬地拱手说道:“阿婆,我是路过的旅人,天色已晚,不知能否在您这儿借住一晚?”阿婆抬起头,目光在墨泯身上打量一番,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哟,孩子,出门在外不容易,快进来吧。”说着,便起身招呼墨泯进屋。
屋内陈设简单却整洁,墙上挂着一些用彩色丝线绣成的花鸟图案,透着温馨的生活气息。阿婆热情地为墨泯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说道:“孩子,先喝口热茶暖暖身子。”墨泯接过茶水,感激地说道:“多谢阿婆。”
这时,阿婆注意到墨泯右耳新打的耳洞,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笑着问道:“孩子,看你这新打的耳洞,是不是有心仪的姑娘啦?”墨泯微微一愣,随即脸上浮现出一抹温柔的笑意:“阿婆,您眼力真好。我确实有个喜欢的姑娘,我想把这当作给她的承诺。”
阿婆笑得更开心了:“真好啊,看到你这样,我就想起我家那口子年轻的时候。他当年啊,也是打了耳洞,拿着自己亲手做的木簪来向我提亲。那时候,日子虽然清苦,但心里甜滋滋的。我们一起种庄稼、养孩子,相互扶持,就这么走过了大半辈子。”阿婆的眼神中满是回忆,脸上洋溢着幸福。
墨泯听得入神,说道:“阿婆,您和阿公的感情真好,真让人羡慕。”阿婆摆摆手:“夫妻之间啊,就是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遇到困难一起扛,有了开心事儿一起乐。就说去年吧,山里发大水,把我们家的庄稼冲了不少。那时候,我急得直掉眼泪,你阿公就一直安慰我,说只要人没事,啥都能重新来。我们俩一起,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重新整田、播种,到了秋天,收成也还不错。”
晚餐时分,阿婆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有香喷喷的小米粥、自家种的青菜,还有酥脆的玉米饼。墨泯品尝着这些质朴的食物,心中满是温暖,这简单的饭菜,却有着家的味道。吃饭间,阿婆还热情地给墨泯讲起寨里的趣事,比如有一次,村里的几只羊走丢了,大家一起漫山遍野地找,最后在一个隐蔽的山坳里找到了,找到的时候,大家又累又饿,却都笑得特别开心。
饭后,墨泯与阿婆坐在院子里,月光如水,洒在他们身上。阿婆又聊起了寨子里的点点滴滴,哪家的孩子又通过了山神的考验,哪对夫妻又添了新丁,言语间满是对这片土地和乡亲们的热爱。突然,阿婆像是想起了什么,说道:“孩子,你知道吗?咱们寨子里还有个传统,就是在月圆之夜,情侣们会在溪边放上自己亲手做的花灯,花灯上写着对彼此的祝福和心愿,让花灯带着这些美好的期许,顺流而下。”
墨泯饶有兴趣地听着,心中不禁想象着自己与白诗言在月圆之夜,一起放花灯的场景。夜深了,墨泯躺在温暖的床铺,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声,心中一片宁静。她不禁想起了白诗言,想象着有一天能与她一同来到这里,在这宁静的桃源寨中,度过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墨泯便起身向阿婆告别。阿婆送他到门口,叮嘱道:“孩子,一路保重。若是以后有空,就再来寨里坐坐。”
墨泯再次拱手致谢,转身踏上了归程。他骑着马,回望渐渐远去的桃源寨,心中满是眷恋。这短暂的停留,让她感受到了人间纯粹的情义,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对未来的期许。她知道,无论江湖如何风云变幻,桃源寨的这份温暖与宁静,都将永远在他心中,成为她心灵的慰藉。而那对准备送给白诗言的耳坠,被她贴身放好,带着她对爱人的深情,一同随着她踏上新的旅程。
返程途中,墨泯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山雨。细密的雨丝打在身上,寒意瞬间袭来。她连忙找了个山洞暂避,看着洞外的雨幕,心中却满是对桃源寨的回忆。山雨停歇后,她继续前行,途中遇到了一位采药的少年。少年热情地向她打招呼,还分享了一些山中的草药知识。墨泯从少年口中得知,桃源寨周边的山林里,生长着许多珍稀的草药,这些草药不仅能治病救人,还能用来制作香料和饰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寨里售卖的一些物品,有着独特的香气。
告别少年后,墨泯继续踏上归程。没走多远,便路过一个名为“翠柳寨”的地方。远远望去,寨子被大片翠绿的柳树环绕,细长的柳枝随风摇曳,如绿丝绦般轻柔。走进寨子,清澈的小溪穿寨而过,溪水潺潺流淌,溪边的妇女们正浣洗衣物,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
墨泯在溪边停下脚步,一位年轻的姑娘抬起头,笑着问:“公子,可是路过此地?”墨泯点头:“正是,姑娘,这寨子的柳树如此繁茂,可是有什么特别之处?”姑娘笑道:“公子有所不知,这些柳树是我们寨子里的‘许愿树’。每到特定的日子,寨里的人便会在柳树枝条上系上写满心愿的红绸带,祈求平安顺遂。”墨泯顺着她的手指望去,果然看到许多红绸带在柳枝间飘动,宛如跳跃的火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