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夜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崇祯十六年的新年,在连绵的爆竹声和漫天瑞雪中终于到来了。只有很少的人会听出这片爆竹声中夹杂着奇特之声,三十支仿制后世的半自动步枪在短短的一刻钟里进行了高强度的疲劳测试,把半个月来所有生产出来的三千发合格子弹全部消耗掉了。除了仍在崇明衙署值班的朱大爷,四少带着朱家所有的男丁们围观了这次独特的鞭炮盛宴。
之前他们之中只有四爷和二少是知道内幕的,即使这样,他们俩也被巨大的杀伤力惊到了。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这是怎样的神兵利器,包括老太爷在内,也一起去查看了放置在前面一百八十步处的各种靶子,简直是惨不忍睹,无论是厚厚的圆木墙、砖墙,还是穿了各种厚厚盔甲的猪肉靶,都被打得稀烂。走回来的老太爷刚想去拿把火枪仔细看看,四少赶紧阻止,道:爷爷先别摸,现在很烫,先凉一凉,等一会再拿。
二少熟练地拿起一把,显摆的凑到老太爷面前道:爷爷,没事,只要别碰这枪管,这手拿木托这里,那手托这里就行了。
老太爷照着二少的样子端起了一把火枪,说道:这火枪不轻啊,有十斤了吧?
二少抢着回道:满弹加刺刀的话有十斤,空枪的话有八斤。
三爷也过来拿了一把,仔细看了看,道:份量还算轻便,和我以前见过那鸟铳差不多。
老太爷呵呵笑道:老了老了,不像你们,手里没劲了。
说着学着二少的样子举着枪瞄了瞄远处的靶子,感叹道:这么远都能打中吗?
四爷回道:之前单枪测试时,最远能打中五百步的靶子,今天才两百步不到,我都能上靶。
大少也拿起一把,问道:我能试试吗?
四少看了一眼负责测试的团丁排长,问道:还有子弹吗?
团丁排长回道:还有二十颗,不过在没有对这些测试枪查验之前,最好不要实弹常规射击。
四少点点头,道:明白了。
然后对着大少说:大哥,这枪现在不能再打了,有炸膛的风险,等过两天我再带你来试吧!
大少失望的放下了枪,说道:好吧,你要尽快安排啊!
放心,我也要来试试呢。四少笑道:
四爷留了下来监督着把所有的枪支和弹壳都收了起来整理好锁进库房,其他人则挤进了一辆马车里,在警卫们的护送下,在这漫天的飞雪里慢慢地赶回朱家老宅。原本能坐四人的车厢里硬是挤进了六个人,自然显得异常拥挤,三少和四少两人只能坐在地板上,屁股下面拿个软靠垫着。拉车的两匹马吃力地在湿滑的路面上缓慢前行,原本驾车的警卫也只好下车步行牵着马,拥挤的车厢里弥漫着六个人呼出的口气,四少觉得有点憋闷和难闻,伸手把车帘掀起了一角,让车外寒冷的空气能够吹点进来。
老太爷终于打破了沉默,其实每个人都在等他先开口,因为出来时,老太爷发话要大家上一辆马车的,很明显,这是有事要在路上一起商量。他问道:这火枪现在的产量情况如何?
每一个人都看着四少,四少答道:现在每天能造2-3支吧。
三爷道:这么少?你这三十支造了多久?
四少道:这造枪的整个流程已经走通了,现在有了一条稳定的生产线,涉及十九个厂子,这三十支枪就是这条产线上造出来的,之前也造了一些,但都是在一环环的测试每一道工序之间的衔接和磨合,造出来的枪都多少有点问题,现在是可以标准化的全链生产了,只是产量还没上来,需要二哥那里的设备尽快到位。其实这枪还不是什么大问题,这造一支就是一支,我估计到四五月份就可以每天十五到二十支了。
最难的是这枪弹,这可是个耗材,现在也只有一条产线,涉及十五个厂子,现在每天也只能造出一百发合格的枪弹。二哥你有啥要补充的吗?
二少想了想道:到年中的话,每天二十支的制造装备肯定是没问题的,到年底能把现在的三个常规团和警卫团都配装到位。枪弹这块的装备应该更快一点,六月前可以到每天一千发。
四少提醒道:还有海军呢,也要一个团!
二少皱眉道:应该没问题,九月后每天三十支肯定有。
四少道:火枪每天三十支的产量就到顶了,而枪弹的目标是至少每天五千发。
三爷插话道:每支枪和枪弹造价多少?
四少回道:火枪现在是十多张大券吧,折成银子大约六十两,枪弹现在是两张小券,弹壳回收的话,能省一半。
三少问道:四弟,你不是说年后就去布局吕宋么?这样看来至少要等到下半年了吧?
四少摇摇头,道:吕宋开始还用不到这些,先让粥济社去打前站,只要有一个连的团丁去撑腰就可以了,不是一去就要大打出手的。
老太爷开口道:申儿,我听下来,这样理解你看对不对啊,这火枪要造出来是很不容易的,外面的人要来仿制是不可能的,不单单是造价的问题,而是每个环节都有很多的秘密在里面,除非他们招齐了你刚才说的几十个厂子里的匠人才能造的出来!是不是这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