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兴和岳飞出去抓药了,潘金莲和扈三娘也起身向周侗告辞,要去知县相公家里将其余人都接来。
周侗害怕他们迷了路,回来时找不到地方,取来纸笔,给他们写下了地址。
两人伸手接过,随即辞别了周侗,结伴回到了知县相公的家里。
路上,想起周侗的话,还时不时留意后面有没有被人跟踪。
留意了好久,没发现被人跟踪,这才放心。
到了知县相公家里,武松和其余几人都在。
其余几人见潘金莲回来了,走上前来,跟潘金莲辞行。
却原来是新年将至,阳谷县里的西门大官人差人来给蔡太师府里的翟管家拜年送礼。
西门大官人家的下人们给翟管家送完礼,结伴在汴京城闲逛,正好和武松带来的这拨人在街上遇见。
王四等人听到有人在汴京说阳谷话,连忙扭头看去,见是西门庆家的管家领着几个下人。
都是一个县里的,互相熟识,连忙打了招呼。
他乡遇故知,一起下馆子吃了酒。
酒席上便约好了一起回阳谷,正好可以赶回去过年。
就等着‘武松’回来,请‘武松’准许。
刚好潘金莲也想搬到周侗家里去,带着他们几人虽然也行,但是毕竟人有些多。
如此正好。
于是潘金莲求见了知县夫人,将情况禀明。
言说几个士兵要和西门大官人派来的人一起赶在年前回去。而自己几人遇到了故友,故友力邀搬到他那里住几天,实在推辞不过,特来和知县夫人辞行。
知县夫人挽留了一番,便允了。
亲手书写了一封书信,让几个士兵捎回去给知县相公,又赏赐了几人一些财物。
潘金莲躬身谢了夫人,告辞出来,回到客房。
众人都在。
潘金莲将赏赐的财物分给士兵们一半,又让他们赶着马车回去。
士兵们当天就高高兴兴地和潘金莲等人告辞,去找西门大官人的手下汇合去了。
士兵们走了,潘金莲也和武松说了缘由。
武松听了,先是为嫂嫂和扈三娘担心,后悔今天没有和嫂嫂一同出去。
又为嫂嫂和扈三娘遇到大侠周侗而庆幸。
至于说搬到周侗家里去,武松更是期待。
武松本就是武痴,听说周侗武功卓绝,恨不能立马得见。
一听潘金莲说要搬到周侗家里去,立马就同意了。
三人收拾了行李,放在扈三娘的马上,让马驮着,牵着就出门去了。
路上买了些酒肉吃食,一起带着来到了周侗家。
到了周侗家,岳飞和杨再兴已经抓药回来了。
岳飞先与武松相互见了礼,又接过了酒肉吃食,引着三人来到客厅,见了周侗。
周侗命岳飞将酒肉吃食拿到厨房去收拾收拾,又让潘金莲给武松安置个住处。
其实也没什么好安置的,只剩了一间空屋子。
随后又让扈三娘去请杨家母子,来堂屋一起用饭。
杨母刚吃了药,和扈三娘告了罪,言说自己就不去了,等身体好些再亲自给大家赔罪。
扈三娘让杨母安心休息,自己待会儿会亲自将饭菜给杨母送来。
又领着杨再兴和小娥来到堂屋。
等人到齐了,众人依次落座。
周侗端起酒杯,对众人的到来表示欢迎。
众人再次感谢了周侗的救命之恩,又聊了些眼下东京城的趣事,众人在欢快的气氛中吃完了这一餐。
酒足饭饱,扈三娘站起来,郑重地来到周侗跟前:“周前辈,晚辈有一事相求,又觉得太过冒昧……”
话未讲完,被周侗摆手打断:“有话就直说,老朽我做了一辈子的武夫,生平做事最烦婆婆妈妈,有话尽管讲来。”
扈三娘施了一礼道:“晚辈出身郓州扈家庄,自幼不爱女红刺绣,偏偏喜爱舞枪弄棒。今日有幸遇见前辈,武艺高强,侠肝义胆,仁者仁心,让晚辈见识到了高人风范,晚辈非常仰慕,也想成为前辈这样的人。“
“晚辈自知资质鲁钝,不堪教化,但是晚辈也想学习前辈的武艺,更想学习前辈的人品。“
“晚辈不求能被前辈列入门墙,但求前辈能够指点一二,足够晚辈一生受用不尽!不知,不知可否?”
说完,跪在周侗面前。
武松和潘金莲见了,也跟着跪倒在周侗面前:“晚辈不求能被前辈列入门墙,但求前辈能够指点一二,恳请前辈应允。”
杨再兴和小娥见了,互相看了一眼,也跪到三人身旁:“晚辈不求能被前辈列入门墙,但求前辈能够指点一二,恳请前辈应允。”
周侗见了,连忙道:“你们先起来说话。“
扈三娘坚定说道:“前辈不答应,晚辈就不起来。“
其他四人见了,也跟着说道:“前辈不答应,晚辈就不起来。“
周侗呵呵一笑:“你们都是好孩子,老朽答应了,赶紧起来吧。“
“真的?!“
众人高兴道。
“老朽快要见阎王的人了,骗你们这些小娃娃做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