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们面面相觑,会议室里一时陷入沉默。片刻后,阿强咬咬牙,站起身来:“行,叶凌,就信你这一回,咱们跟着你冲击这全球巅峰!”其他人见状,也纷纷点头,表示愿意追随。
有了决心,行动紧锣密鼓地展开。首要任务便是筹集资金。叶凌带领乐队成员,精心制作了详细的项目计划书,四处奔走,向国际音乐基金组织、大型企业以及私人富豪推介项目。在一次与国际知名音乐基金组织负责人的会面中,面对对方对项目可行性的诸多质疑,叶凌毫不退缩。
负责人皱着眉头,翻阅着计划书,质疑道:“你们这个项目规模宏大,涉及面广,你们有足够的经验来驾驭如此复杂的音乐会组织工作吗?而且全球音乐市场变幻莫测,你们如何确保这场演出能够盈利,而不是让投资者血本无归?”
叶凌目光坚定地直视对方,诚恳地说:“您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我们乐队多年来在音乐领域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音乐创作、演出策划还是团队协作,都有十足的把握。我们深入调研了全球音乐市场趋势,这场音乐会将吸引全球目光,带来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商业价值不可估量。并且,我们已经制定了完善的风险管控方案,确保每一分投资都用在刀刃上,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基金组织终于被打动,承诺给予一定额度的资助。与此同时,全球众筹页面也正式上线,凭借乐队过往的声誉和精心制作的宣传视频,众筹金额稳步上升。然而,资金的筹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部分企业因对项目风险评估过高而拒绝投资,众筹也遭遇了一些网友的质疑。
“这乐队是不是想钱想疯了,搞这么大动静,能成吗?”
“别又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闹剧,我可不想当冤大头。”
面对这些负面声音,叶凌鼓舞团队:“大家别灰心,这是预料之中的,只要我们坚持做好自己,用事实说话,质疑声自然会消散。”
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后,场地落实成为关键战役。叶凌派出得力助手,奔赴全球各大着名音乐厅,与场馆管理方展开激烈角逐。在争取伦敦某顶级音乐厅档期时,竞争对手实力强劲,不乏国际乐坛的老牌劲旅。
助手打来电话,焦急地说:“叶凌,这边情况不妙啊,其他乐团给出的条件太优厚了,我们的优势不明显,怎么办?”
叶凌冷静思考片刻,指示道:“突出我们这场音乐会的独特性,强调全球融合的理念,展示我们精心设计的舞台效果和曲目编排,用诚意打动他们。”
经过多轮艰苦谈判,凭借独特的创意和不懈的坚持,乐队终于成功拿下该音乐厅的黄金档期。与此同时,其他几个大洲的主要演出场地也相继敲定。
场地尘埃落定,邀请世界各地音乐家加盟成为当务之急。叶凌与团队成员精心筛选,列出了一份涵盖古典、流行、民族等各个领域顶尖音乐人的邀请名单,然后逐一发出诚挚邀请。然而,回复却参差不齐。
一位欧洲着名古典小提琴家委婉拒绝:“我很欣赏你们的理念,但我目前的演出安排已满,实在抽不出时间参与这场冒险。”
面对挫折,叶凌没有气馁,他亲自致电小提琴家:“大师,我理解您的繁忙,但这场音乐会意义非凡,它将是全球音乐融合的创举。您的加入,将为古典音乐在新时代的传播注入新活力,我们愿意根据您的档期灵活调整排练与演出计划,希望您再考虑考虑。”
在叶凌的诚意感召下,小提琴家最终改变主意,答应加盟。随着一个个音乐家的欣然应允,一支汇聚全球音乐精英的梦幻团队逐渐组建完成。
然而,在排练初期,文化差异与音乐理念冲突便接踵而至。来自亚洲的民族音乐家强调旋律的婉转悠扬,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而非洲的鼓手们则追求节奏的狂野奔放,以强烈的律动带动气氛。双方在合奏磨合时,常常出现节奏不合、风格冲突的情况。
在一次联合排练中,阿强着急地对叶凌说:“这可怎么办啊?大家各弹各的调,完全融合不起来,照这样下去,演出非砸锅不可。”
叶凌赶忙安抚众人:“大家别慌,这是正常现象。我们既然要打造全球交响,就必须包容差异。让大家先充分展示各自的风格,我们再从中寻找契合点,重新编排曲目,一定能找到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融合方式。”
在叶凌的耐心协调下,音乐家们开始相互倾听、相互学习,逐渐找到了融合的节奏,一首首融合多元文化的乐章在磨合中逐渐成型。
随着演出日期的临近,全球宣传推广全面铺开。乐队利用社交媒体、国际音乐杂志、各大洲主流媒体等平台,全方位展示音乐会的筹备过程、亮点特色以及参演音乐家风采。然而,不同地区的观众反馈各异,既有热烈期待的声音,也有质疑批评的言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