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壆则从东面北上,打破乾宁军,猛攻破虏军。
如此,战火便烧到了辽国易州、涿州边境,这自然引起了辽国的注意。
辽国易州和涿州守将顿时做出反应,一面增兵边境,严阵以待。
一面派出驿卒,赶去南京留守,向南京留守萧得里底报信,请求引起重视,必要时派兵南下,抵抗随时可能入侵辽国疆土的安北军。
他们不知道这安北军是如何冒出来的,但是以当前的趋势,宋国朝廷根本不能抵挡,只怕南边要变天了。
萧得里底收到消息,也十分重视。
安北军的行动,他早有耳闻,也派人打听过了,知道是宋国境内的一支义军,实力不俗,意图不明。
如今实力雄厚,却不急着向东京发起进攻,夺取天下,反而将战火燃烧到辽国边境,很是迷惑其行为。
再有一点,他暗中已经得知,辽国水师统帅耶律宁,跟安北军交情匪浅,有巨大礼仪往来。
他有心阻止此事,只力有不济,因此只暗中打探消息,上报朝廷。
只是如今,皇帝陛下正忙着对付金军,没空搭理这些小事。
所以他便不再过多干涉,只把守好燕京府,协调好南京留守事务。
只是现在安北军北上,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他不得不提醒皇帝陛下,要做好应对策略。
好在安北军推进到边境后,没有继续北上的趋势,而是转头搞起了什么打土豪分田地,大兴土木,扶持百业,开辟商埠等事宜。
似乎是要与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萧得里底不知安北军接下来如何行动,只得命易州、涿州守将做好防备,随时迎接战争到来。
然后,他又派出使者,带上了情报,绕路赶去东京,汇报给宋国朝廷边境变故,让他们务必解决安北军的隐患,维护双方的和平契约。
过了几日,辽国使者抵达东京,说明来意后,朝廷一众大臣顿时合计出一条策略来,于是纷纷上奏赵佶,可以与辽国加深合作。
比如,对辽国大肆通商,输送粮食、铁器、茶叶等物,再增加给辽国的岁币,请辽国出兵协助,与朝廷南北夹击安北军,剪除双方隐患。
赵佶听了,觉得有理,于是便命群臣商议出一个可行办法来,他这里安排使者北上,与萧得里底进行商谈。
此事一旦达成,那么安北军的末日便到了。
赵佶对安北军那是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只得暂时忍耐。
只要南边的方腊被剿灭,那么他有自信,必能北上击败安北军,拿下林冲贼子。
之前安北军没有打到辽国边境,他倒是没想到这一茬,可以借助辽国的力量,来对付安北军。
如今安北军不知天高地厚,一路推进到辽国边境,那么就是在给自己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可以与辽国进行合作,一起剿灭安北军。
这事虽然说出去丢人,自己国内的反贼都不能消灭,反而要借助他国军队。
若是辽国趁虚而入,那么他宋国必定要承担巨大风险。
不过,他对此也有应对之策。
今日的辽国,可比不得以往。
北面的金国,可是一个不错的结盟对象。
若是辽国敢以此为借口,南侵宋土,那么他不介意跟金国结盟,一起夹击辽国。
那时候,就别怪什么盟约精神,看谁能坚持到最后才是真理。
毕竟,他做梦也想收回燕云十六州,说不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想到这里,赵佶恨不得安北军能多坚持一些时日,帮他消耗了辽国边军,那他一旦奠定胜局后,便能继续挥师北上,攻取燕云十六州。
于是,群臣将可行条例整理出来后,赵佶很爽快的批复了意见,并准备了厚礼,让辽国使者一并带回燕京府,商议出兵剿灭安北军的行动……
喜欢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请大家收藏:(www.2yq.org)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