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深秋,位于帕米尔高原的"昆仑之巅"量子引力波天文台正式落成。这座由天宇航天与中科院联合建造的科研设施,宛如一座银色巨舰,静静地伫立在海拔5000米的雪山之间。陈宇站在天文台的观测大厅,凝视着中央巨大的环形探测器——这台设备承载着人类探索宇宙起源的终极梦想。
"陈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刚刚发表声明,质疑我们的量子引力波理论存在缺陷。"助理将平板电脑递过来,屏幕上满是尖锐的学术批判文章。陈宇嘴角微微上扬,将文件放在一旁:"告诉他们,数据不会说谎。启动'盘古计划',开始首次全频段引力波搜索。"
与此同时,在月球"广寒城"的地下实验室,科研人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人工生态圈的终极测试。这个占地十平方公里的封闭系统,不仅模拟了地球的生态环境,还融入了木卫二冰层下的特殊生物群落。当系统连续运行365天,实现氧气、水和食物的完全自给时,整个月球基地爆发出欢呼——人类距离星际移民又近了一步。
但成功的背后,暗流汹涌。欧美航天联盟在国际航天组织推动新议案,试图限制非成员国在月球的开发规模。更有甚者,某些势力在地球轨道部署了新型监测卫星,密切监视着"天宫2号"太空站的一举一动。陈宇却反其道而行之,宣布将"天宫2号"的部分科研数据向全球开放:"太空探索的终极意义,在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在小行星带,天宇航天的"拓荒者"采矿舰队正在紧张作业。这些配备了核脉冲引擎的巨型飞船,如同宇宙中的游牧民族,追逐着富含稀有金属的小行星。当舰队成功捕获首颗直径百米的金属小行星,并开始在太空工厂进行提炼时,地球上的金属市场瞬间掀起波澜——曾经价值连城的铼、铱等战略金属,价格暴跌七成。
这一举动引发了传统矿业巨头的强烈反弹。他们联合游说各国政府,试图通过立法限制太空采矿。陈宇却带着详实的环境评估报告和就业数据,出现在各国议会:"太空采矿不仅不会破坏地球生态,还能创造数百万个高技能岗位。与其固步自封,不如拥抱新的时代。"
1997年春,人类历史上首次星际峰会在"广寒城"召开。来自全球23个国家的元首和科学家齐聚月球,共同商讨人类文明的未来。陈宇作为主办方代表,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星链方舟"计划:在太阳系边缘建造巨型环形空间站,作为人类迈向银河系的中转站;开发反物质推进技术,将星际旅行的时间从数百年缩短至数十年。
"这不是科幻,而是我们正在书写的现实。"陈宇的声音通过量子通信传遍地球,"但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超越国界的合作。"他的倡议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响应,但欧美部分势力依然持保留态度,甚至暗中推动"太空军备竞赛"。
危机在不经意间降临。某夜,"星穹"卫星群监测到一股异常的高能粒子流正朝着地球袭来。初步分析显示,这是一次罕见的太阳超级耀斑,一旦爆发,将摧毁地球上所有的电子设备。陈宇立即启动全球应急响应,指挥"天宫2号"太空站和"星穹"卫星群组成防护阵列,同时通过量子通信向全球发布预警。
在惊心动魄的72小时里,人类首次以太空力量对抗宇宙灾难。当防护阵列成功偏转大部分高能粒子,地球上的城市灯光依旧璀璨时,全球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这次事件让各国深刻认识到:在浩瀚宇宙面前,人类是命运共同体。
1997年盛夏,联合国正式通过《星际文明合作公约》,成立星际联邦理事会。陈宇当选为首届轮值主席,在就职演讲中,他望着星空说道:"今天,我们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但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让我们携手共进,向着星辰大海,永不停歇。"
散会后,陈宇独自漫步在"广寒城"的透明穹顶下。远处,地球如同一颗蓝色宝石悬挂在天幕,而更远处,"夸父号"探测器正朝着神秘的奥尔特星云进发。他知道,这只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序章,在未来的岁月里,还会有无数未知等待着被揭开。而天宇航天,将永远站在人类文明的最前沿。
喜欢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请大家收藏:(www.2yq.org)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