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精心布局,二十万兵力如同汹涌潮水,将金陵城围得密不透风。
天空中,每天都有数百架次的鬼子飞机肆意横行,投下的炸弹如暴雨倾盆,整座城市火光冲天,硝烟久久不散,仿佛被笼罩在一层死亡的阴霾之下。
然而,林业心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些侵略者明白,金陵城绝不是他们能够随意践踏、予取予夺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将成为他们的葬身之所。
在雨花台,局势因东风自行防空炮的到来迎来转机。
李大鹏带着手下四处奔走,费尽周折。他们穿梭在各个营地,询问每一个可能懂战车操作的士兵。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一批会开战车的士兵,再加上之前操作88防空炮、对机械构造和原理较为熟悉的士兵,勉强凑齐了坦克车组人员。
当第一辆东风自行防空炮缓缓启动,发动机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仿佛是战争中的一声怒吼。
周围的友军士兵们先是一愣,随后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那欢呼声中饱含着对胜利的渴望,他们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看到了将鬼子赶出金陵的可能。
但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鬼子飞机很快便呼啸着再次袭来。
尖锐的呼啸声划破长空,仿佛恶魔的咆哮。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威胁,那些从未接触过自行防空炮的士兵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怀着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毫不犹豫地爬上炮座。尽管他们对操作方法一窍不通,甚至连最基本的操作流程都不了解,但他们凭借着骨子里的那股热血和无畏,开始对着防空炮进行摸索。
他们仔细观察着炮身的各个部件,尝试拉动各种操纵杆,旋转调节旋钮。在一阵手忙脚乱之后,竟然真的开始尝试射击。至于能否击中鬼子飞机,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此刻,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绝不能让鬼子如此嚣张地在头顶肆虐。
随着六十多门37毫米防空炮加入战斗序列,雨花台的防空火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些防空炮整齐排列,炮口直指天空,犹如一群钢铁卫士,时刻准备着给侵略者致命一击。鬼子飞机每次飞临金陵上空,飞行员们都小心翼翼,提心吊胆。
下方那数百门88毫米防空炮,就像蛰伏的巨兽,静静等待着猎物的靠近,只要鬼子飞机稍有疏忽,便可能被瞬间撕成碎片,化作天空中的一团烟火。
林业深知防空对于保卫金陵的重要性,于是又果断兑换了至少一百多挺厄利孔20毫米机炮。
这些机炮小巧灵活,便于搬运和部署。士兵们将它们分散拖拉到金陵城的各个角落,大街小巷、城防工事、重要据点,到处都有机炮的身影,仿佛在城市中编织了一张密集的防空大网。
从不同角度对鬼子飞机进行反击,让鬼子飞机防不胜防。而威力巨大的155榴弹炮与88防空炮,因为对鬼子造成的威胁极大,成为了鬼子飞机重点“关照”的目标。在鬼子飞机一轮又一轮的狂轰滥炸下,这些火炮损失惨重,许多火炮被炸毁,炮手们也伤亡不少。
相比之下,120mm迫击炮凭借其出色的机动性和良好的隐蔽性,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杀敌最多的武器。
它可以被迅速转移到各种复杂地形,山谷、树林、战壕,都能成为它的藏身之所,然后出其不意地给鬼子以沉重打击。
另外,还有十几门107火箭炮被士兵们拉着,在战场上神出鬼没。它们如同游击战士,打完一轮齐射后,迅速转移阵地,让鬼子根本摸不清它们的位置,不愧是游击战的神器,令鬼子头疼不已。
但此刻,独立军面临着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全军大部分士兵都是临时拉来的壮丁。这些新兵们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甚至有些人连最基本的枪支使用方法都不知道,就被无情的战争卷入了残酷的战场。他们与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鬼子相比,单兵素质相差甚远,在战斗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危险。
何水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店里伙计,每天过着平淡而安稳的生活。然而,命运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发生了巨变。
睡梦中的他被一阵粗暴的呼喊声惊醒,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被几双手硬生生地从温暖的被窝里拽了出来。他迷迷糊糊地被押送到雨花台,一路上寒风刺骨,他冻得瑟瑟发抖。到了地方后,他被扒光衣服,一名士兵扔给他一套崭新的军装,冷漠地说道:“换上,不换就给你一把没子弹的枪,光着屁股上战场,到时候军需官会给你发子弹。”
何水看着周围陌生而又充满敌意的环境,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奈,他可不想以这样狼狈的样子奔赴战场,只好乖乖换上军装。
穿上军装的那一刻,他心中竟涌起一丝欣慰,这套军装用料很足,质地厚实,穿起来十分合身,军鞋和袜子也很舒服,还配备了钢盔、水壶和急救包。虽然他对急救包的用法一无所知,但他心里清楚,这肯定是在关键时刻救命的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