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先是放弃缅甸等殖民地试图与华夏求和,随着谈判破裂又对华夏宣战,这般反复无常,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无论何种原因,英国的这一转变,让原本就复杂的国际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就在世界还在为英国的行为议论纷纷时,德国那边已经迫不及待地加急备战。柏林的军工厂灯火通明,机器昼夜轰鸣,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枪炮、弹药和各种战争物资。
将军们在指挥部里紧锣密鼓地制定作战计划,地图上被各种彩色标记和箭头布满,预示着一场残酷的战争即将爆发。
德国军队迅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士兵们纷纷集结,随时准备开赴战场,其急切的姿态仿佛在向世界宣告: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无人能挡。
而法国这边,面对宣战,只能暂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巴黎的街头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军队忙着修筑防御工事,市民们开始储备生活物资,整个城市仿佛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法国政府紧急调配兵力,将领们绞尽脑汁,试图找到进攻的最佳策略。他们深知,林业领导下的军队来势汹汹,这场战争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较量。
与此同时,英国似乎又有了新的动向,开始全力以赴地与苏维埃来往密切。两国的外交使节频繁穿梭于伦敦和莫斯科之间,高层之间的电报往来也日益频繁。英国向苏维埃表达了合作的意向,双方在军事、经济等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英国或许是希望借助苏维埃的力量,在这场混乱的战争局势中寻求新的平衡,也可能是想联合苏维埃共同对抗某个潜在的威胁。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英苏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无疑又给这复杂的国际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
在华夏的古都金陵,那座庄严肃穆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而又充满了紧张的期待。窗外,夏日的阳光炽热地洒在大地上,却无法驱散室内弥漫的大战将至的压抑氛围。
这个月,国际局势风云突变,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按下了开战键,战争的阴云迅速笼罩全球。
林业此刻正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紧紧地凝视着眼前这张决定无数人生死与国家命运的地图。
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符号和军队的番号,仿佛是一幅神秘而又充满力量的战争图腾。
经过整整一个月紧锣密鼓的筹备,华夏军队为这场战争做了精心的准备。从武器装备的调试与补充,到士兵们的高强度训练,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斟酌、精益求精。
如今,进攻缅甸等地区的集团军群已经兵强马壮,斗志昂扬,如同一只只蛰伏已久的猛兽,蓄势待发,只等一声令下,便会如雷霆般出击。
时间悄然来到八月十二日,这注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
清晨的阳光刚刚破晓,天边泛起鱼肚白,华夏军队的先头部队就已经整齐列队,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挺拔。随着一声嘹亮的军号响起,士兵们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开始踏过边界线,正式进入缅甸境内。
他们的脚步声整齐而有力,仿佛是在奏响一曲激昂的战歌。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写满了坚毅与决心,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和人民的期望,这场战争,只许胜,不许败。
边境线上,军旗烈烈作响,那鲜艳的红色在微风中舞动,仿佛是一团燃烧的火焰,象征着华夏军队的无畏勇气和必胜信念 。
在八月炽热的骄阳下,华夏军队的先头部队如同一柄锋利的匕首,悄然切入缅甸的土地。原本预想中会遭遇的激烈抵抗,却如同泡沫一般,消散得无影无踪。边境线上,只有些许零散的枪声,缅甸的防御力量在华夏军队的强大威慑下,几乎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的集团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入。他们以雷霆之势迅速推进,所到之处,缅甸的城镇和乡村纷纷被纳入掌控。
仅仅用了十一天时间,华夏集团军群便成功占领了缅甸全境,兵锋直逼印度边境。
而此时,印度派出的二十多万士兵,才刚刚历经长途跋涉,艰难地赶到缅甸战场。这些阿三士兵,身着破旧的军装,扛着陈旧的步枪,在茂密的丛林中艰难穿梭。他们一路翻山越岭,疲惫不堪,本就低落的士气,在漫长的行军中愈发萎靡。
阿三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在丛林中前行,四周是遮天蔽日的树冠,闷热的空气让人窒息。突然,寂静的天空中隐隐传来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那声音由远及近,逐渐变得清晰可闻。
驾驶着P51D战斗机的贾真,正带领着自己的小队在这一带执行巡逻任务。这支由十二架战斗机组成的飞行小队,宛如一群翱翔天际的雄鹰,警惕地俯瞰着下方的大地。贾真紧握着操纵杆,双眼如鹰隼般锐利,时刻留意着地面的动静。
很快,贾真敏锐的目光便捕捉到了丛林中那密密麻麻的行军队伍。士兵们的身影在绿色的植被间若隐若现,一眼望不到尽头。“这个地区可没有我军,应该是敌人。”贾真心中暗自判断。他迅速伸手,从一旁拿起战术地图,仔细确认自己所在的位置。随后,他熟练地操作着通讯设备,向指挥部报告:“这里是贾真,坐标XXXX,发现大规模疑似敌军部队,请求指示。”声音坚定而沉稳,在电波中迅速传递出去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