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皇李美美(张峰)正式退位,杨月三弟杨风即将登基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楚国上下炸开了锅。
整个都城都沉浸在一种既兴奋又紧张的氛围之中,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百姓们纷纷议论着这位新皇登基后,楚国将会迎来怎样的变化。
登基大典当日,皇宫内一片热闹景象。大殿之上,金碧辉煌,龙椅高高在上,散发着威严的气息。文武百官身着华丽朝服,早早地便等候在殿内,脸上带着各异的神情,有期待,有忧虑,也有暗自揣摩新皇脾性的算计。
杨风身着崭新的龙袍,头戴皇冠,稳步走上大殿。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坚毅与自信。在司仪官高亢的唱和声中,杨风缓缓登上龙椅,接受百官朝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整齐跪地,声音响彻大殿。
就在这庄严肃穆的时刻,三胞胎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大殿。他们身着色彩鲜艳却略显凌乱的服饰,与这庄重的场合格格不入。
杨逸臣双手抱胸,脸上挂着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杨知渊则东张西望,仿佛对这大殿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杨诗瑶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
百官们看到三胞胎这副模样,心中皆是一惊,不少人皱起了眉头,面露不满之色。在他们看来,登基大典如此重要的场合,三胞胎这般行径实在是太过无礼。
杨风看到三胞胎进来,也是微微一愣,但随即露出了宠溺的笑容。他知道,这三个小家伙向来调皮捣蛋,今天指不定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杨逸臣走上前,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百官,大声说道:“哟,这不是各位大人吗?今天都挺精神啊。”
一位老臣忍不住站了出来,指着三胞胎,怒喝道:“你们三人怎可如此无礼!今日乃陛下登基大典,你们这般胡闹,成何体统!”
杨逸臣一听,眼睛一瞪,说道:“老东西,你说谁胡闹呢?本副院长来参加新皇登基大典,怎么就成胡闹了?”
那老臣气得浑身发抖,大声说道:“你们看看你们的样子,哪里有一点尊重陛下的样子!如此着装,如此言行,简直是对皇家威严的亵渎!”
杨知渊在一旁笑嘻嘻地说:“哟,皇家威严?我们可是陛下的至亲,难道还不能来凑个热闹?你这老头,管得也太宽了吧。”
杨诗瑶也不甘示弱,叉着腰说:“就是就是,你再敢啰嗦,本小姐可就不客气了!”
百官们见三胞胎如此顶嘴,纷纷议论起来,大殿内一片嘈杂。
杨风无奈地笑了笑,说道:“各位爱卿,莫要与他们一般见识。这三个小家伙向来随性惯了,今日登基大典,就由着他们吧。”
然而,那位老臣却不依不饶,说道:“陛下,今日登基大典,乃楚国重中之重,若不严肃处理此事,日后如何服众?”
杨逸臣一听,火了,冲过去就要打那老臣。杨风见状,赶紧起身阻拦:“逸臣,不可鲁莽!”
杨逸臣被杨风拦住,却还是对着那老臣喊道:“你这老头,还没完了是吧!本副院长今天就教训教训你,看你还敢不敢多嘴!”
这时,又有一位官员站了出来,指着三胞胎说道:“陛下,此三人如此嚣张跋扈,若不严惩,恐怕会坏了楚国的规矩!”
杨知渊冷笑一声:“规矩?什么规矩?你们这些人,平日里就知道讲规矩,却没见为楚国做过多少实事!”
杨诗瑶也跟着起哄:“就是,你们每天在朝堂上吵来吵去,有什么用?还不如我们小孩子呢!”
百官们被三胞胎气得够呛,纷纷指责他们。三胞胎也不甘示弱,与百官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大殿内乱成了一锅粥。
杨风看着这混乱的场面,头都大了。他实在没想到,登基大典会被三胞胎搅成这样。他再次大声说道:“各位爱卿,都住口!今日乃朕登基之日,不想大动干戈。我这6岁三胞胎外甥虽言行不当,但他们并无恶意,还望各位爱卿海涵。”
百官们听了杨风的话,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纷纷闭嘴。
杨逸臣见百官不再言语,得意地笑了笑,说道:“哼,算你们识相。今天看在新皇的面子上,就放过你们。不过,你们要是以后再敢对我们指手画脚,可别怪我们不客气!”
杨知渊也在一旁附和:“对,我们可不像新皇这么好说话!”
杨诗瑶则笑嘻嘻地说:“就是,下次再惹我们生气,我们可就要在朝堂上大闹天宫啦!”
杨风无奈地摇摇头,重新坐回龙椅上,说道:“好了,今日之事就此作罢。继续进行登基大典。”
司仪官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赶紧继续唱和:“吉时已到,陛下祭天……”
在一片混乱与尴尬之中,登基大典总算是磕磕绊绊地继续进行着。而三胞胎则大摇大摆地站在一旁,时不时还对百官们扮个鬼脸,惹得一些年轻官员忍不住偷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