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说是衍生文,在《西游记》这本小说的基础上,衍生新的故事、角色、世界观。改编幅度大,并非神话科普文,也不是原着中译中。
群像,主角团齐心协力掀翻天庭和佛门。闷头搞事,撕破脸搞大事。
本书中,西游主角是孙悟空,而非唐僧。第一次西游以失败告终,第二次为保孙悟空顺利西游,天道会庇护孙悟空兄妹,蒙蔽站在孙悟空对立面的圣人。
作者非玻璃心,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可以留言指正,看到留言会改正。可以和作者开玩笑,可以科普神话故事,可以提意见,欢迎正常交流。人身攻击,恶意评价免开尊口,作者不想伤害任何一位读者。
———正文开始———
“妖怪,受死!”
“你才是妖怪,你冒充俺老孙,打伤我师父,我定不饶你。”
“受死——”
“看招——”
雷音胜境,梵音缭绕。今日却被两只泼猴扰了清净。
如来佛祖端坐莲台,见那两只泼猴你来我往,斗得好不热闹。
“敢问佛祖,这假悟空究竟是何人所化?”观音菩萨面露难色,恳求道道:“烦请佛祖为我等解惑。”
“假悟空,乃是六耳猕猴所化。此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待我擒他,尔等便知。”
六耳猕猴听到如来佛祖所言,胆战心惊,一个纵身,跳起欲走。
四菩萨、八金刚、五百罗汉……一齐围上来,将他困在当中,四面八方皆不得脱身。化成蜜蜂,向天外飞去。如来佛祖撇出金钵盂,盖着那六耳猕猴落入殿中。
孙悟空手握金箍棒,扶腰,放声大笑。
“佛祖好生厉害,俺老孙佩服。”
话音刚落,头上金箍收紧,一阵剧痛传来。孙悟空险些昏死过去,再睁眼,他已身陷钵盂之中。
“佛祖,你这是何意?”孙悟空不解其意,金箍棒暴涨,欲要挣脱出去:“佛祖,我才是孙悟空,你怎的将我二人换了?”
众人未见那六耳猕猴真身,又见孙悟空脸色难看,扶额痛呼,以为那六耳猕猴早已脱身。
“佛祖,弟子愿去寻那六耳猕猴。”
“弟子愿往。”
“……”
“哈哈哈……”小声响彻雷音胜地,如来佛祖抬起指尖,笑着说:“妖精未走,如今便在我这钵盂之下,诸位请看。”
“啊……”
金箍棒不知去向,孙悟空抱头满地打滚。不过片刻,便生生疼死过去。本体灵明石猴,也已化成六耳猕猴模样。
钵盂揭起,还不待众菩萨分辨清楚,便见孙悟空抡着金箍棒,劈头打下
如来佛祖心有不忍,道声:“善哉!善哉!”
他不想行此逆天道之事,可那泼猴不服管教,便是有金箍镇着,也能四处惹是生非。此子不除,西游难以圆满。
也罢,死他一个,金蝉子顺利传经,佛教大盛,人族大兴,也算那泼猴功德无量。
孙悟空躺在大殿之中,双目微睁,佛祖慈眉善目,可那张脸在孙悟空看来,越来越模糊。彻底陷入黑暗那刻,齐天大圣孙悟空,身死道消。
无人注意,孙悟空尸首化作点点金光,归于天地,消失无踪。
天地有二气,曰阴曰阳。阴阳变化,方能化生万物。
阳气九天来,阴气十地升。阴阳逆转,倒转乾坤。
“哗哗……”
海水拍打着悬崖,激起无数浪花,转瞬消失不见。
山巅之上有一仙石,名曰造化。自盘古开天地而生,与天地同寿。受天真地秀,吸日精月华,年深岁久,遂生仙胎。
这日,一道金光自天外而来,没入石中。仙石震动,咒骂声响彻天地。
“如来佛祖,你竟让那六耳猕猴取代我。顶我之名,偷我功德,实在可恨!”
“我虽顽劣,可从不做恶事,为何如此对我?”
鸟兽受惊,惊慌之中,四散而逃。独留那仙石,孤零零立在山巅。风起,颇有几分凄凉之意。
“观音菩萨,我敬你重你,你却同那秃驴联手,骗我戴上紧箍咒,坑害于我。”
“师父,您传我一身本领,可恨徒儿不争气,枉死在那六耳猕猴棒下,堕了您的名头。”
“唐玄奘,为保你平安,我吃苦良多。可恨你心存偏见,宁可听那妖精之言,都不肯信我一次。”
想起前尘种种,悲从中来。
"哎,别人皆有手足相助,好友相帮,唯独我孙悟空孤身一人,无依无靠。"
孙悟空语气透着悲凉,转瞬一扫阴霾,再次燃起斗志:“你们瞧我不起,处处算计,关关设坎,我偏不让你们如意。”
“咦?”孙悟空惊呼一声,喃喃自语:“这是何物?”
天生异象,灵霄宝殿陡然一静,玉皇大帝指尖微动,心中生疑:金光从何而来?又落在何处?大劫将至,莫要生出事端才好。
转头看向王母娘娘,却发现对方神游天外,玉帝心中生出几分不满。
他和王母娘娘共同掌管天等,宝座并肩而立。自己殚心竭力为天庭谋划,王母娘娘却似个局外之人,丝毫不操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