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一些忠臣良将的安全问题,海玉蛟打算先去东南接太后 他们,顺路在带一些忠臣良将回来。
这样的话,西北割据还要暂时保密,更不能打着自己的旗号。
话没说完,有人喊出事了。紧跟着,门开了,一个满身血迹的人跑了进来。
没等海玉蛟看清来人,祖奶奶站了起来,伸手扶起来人,全身上下帮她检查伤情。
检查了半天,老太太点了点头,回头问牛老汉:“傻了?你的女儿你不认识了?”
牛老汉仔细看了看,眼泪刷的就下来了,还没等他走过去,牛老汉的老婆哭着扑了上去:“月娥,真的是你?你咋的了?”
听牛大婶喊月娥,海玉蛟跳了起来,难道是牛月娥?
不怪大家没认出来,牛月娥不仅满身是血,脸上也全是血迹,加上汗水裹着泥土,要不是老祖奶眼睛好使,没人能认出来。
“玉凤啊,别哭,孩子没事,你带她先去洗洗。”
牛月娥还想说话,老太太拍了拍她:“孩儿呀,听话,洗洗再说。”
牛大婶带着牛月娥出去了,牛月娥的姐姐和妹妹也跟了出去。
老太太看着海玉蛟:“蛟儿,先不说九五之尊,别忘了你是天下人的主心骨。”
老太太一句话,在场的人都明白了,恐怕是出了大事,有可能死了什么人。
海玉蛟心里明白,牛月娥一直在东南地区,配合洪庆保护王太后和太妃们。
现在牛月娥回来了,不仅是满身血迹,又不见洪庆,恐怕……
海玉蛟猜的没错,确实是东南地区出事了。
更令海玉蛟没想到的是,朝廷出了大事。
当年才十三岁的海玉蛟刚下山,就计退乌梁国,被封为护国大将军,加上出使乌梁国,十四岁就被重用,成为朝廷的股肱之臣,她是有权参政议政的。
虽然后来掌管禁卫军,又掌管大内侍卫队,不再参政议政,可对于朝廷的大臣,几乎是了如指掌。
海玉蛟知道,朝廷的三公三卿,三司六部,只有大司马赵鼎纲,兵部尚书赵海雄算是忠良。
大司马赵鼎纲是三朝元老,老兵部尚书赵靖忠的亲侄子,赵海雄是赵靖忠的亲孙子。
都不用说别的,就赵靖忠的为人,就凭他们赵家满门忠烈,这俩人也信得过。
王太后也信任这俩人,经常在海玉蛟面前夸。
后来秦永逼死赵海雄,挤兑走了赵鼎纲,海玉蛟派了十个大内侍卫保护赵家。
前两年,大内侍卫秦玉琼飞鸽传书传来消息,说大司马赵鼎纲早就担心朝中有人独揽军权,暗中在京城部队和左右御城的军队里培养了一些亲信。
当年海玉蛟悄悄潜入御城,又使用了离间计,赵鼎纲就趁乱拉走了一些军队。
这次海玉蛟派人保护赵家,赵鼎纲特别感动,告诉秦玉琼,他有二十万大军,分散在京城,左右御城和地方官手里。
现在天下大乱已不可避免,赵鼎纲想把二十万大军带到东南地区,可以加强保护王太后的力量。
秦玉琼非常高兴,禀报了王太后,王太后也特别高兴。秦玉琼要飞鸽传书禀报海玉蛟,请示这二十万大军该不该去东南地区。
王太后不同意,一是担心飞鸽传书一旦被赵鼎纲知道了,会以为不信任他,伤了忠良的心。
另一个担心是请示海玉蛟,飞鸽传书需要时间,不能尽快答复赵鼎纲,没法交待。
秦玉琼领了老太后懿旨,又回来告诉赵鼎纲,说老太后欢迎他带兵去东南地区。
二十万大军向东南地区移动,先惊动了牛月娥,牛月娥来见洪庆。
洪庆皱了皱眉头:“牛将军,这个事不对。
无论忠臣还是良将,如果说原本就是他的兵权,现在拉出来,这无可厚非。
可大司马暗中拉拢军队,又来自四面八方,大司马想干啥?为啥要暗中拉拢部队?来自四面八方的军队能信得过么?”
洪庆和牛月娥来找老太后,老太后却绝对信任赵鼎纲,不仅坚持让他的部队进入东南地区,还不让洪庆他们通知海玉蛟。
老太后有自己的想法,她把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家交给海玉蛟,又让海玉蛟嫁给了自己那个老态龙钟的儿子,觉得特别过意不去。
如果赵鼎纲能拉出来二十万的军队,老太后想控制整个东南地区,然后接海玉蛟过来,免得她们母子到处流亡。
牛月娥和洪庆商量,虽然不能违背老太后的意愿,可赵鼎纲这个事也有蹊跷,不得不防。
既然老太后不让通知海玉蛟,两个人决定收拢禁卫军和御林军,集中在王家封地泉州,万一赵鼎纲有问题,这些人也能保护王家。
为了防备万一,洪庆又派人去请洪家的两个叔叔和四个哥哥,包括海家在东南附近的官员,洪庆都通知到了,让他们带兵来泉州。
赵鼎纲带兵先到了,不过没让军队进城,而是停在五十里之外,自己只身来见老太后。
老太后对洪庆说:“庆儿,看来你们是多心了,大司马的军队都没进城,就是来保护咱们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