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清夫妻现在能在这,是因为生病。
他们现在还是改造人员,病好了,还要回乡下去的。
想到这,邱语的脸色又染上了几分灰败。
病一时治好了又有什么用?
等回了乡下,一样难熬。
知识分子下乡接受改造可不像是知青下乡。
他们待的村子如果好就算了。比如像是新岗村,黄有先和陈永元都算是不错的人。
他们对批~斗牛棚那些知识分子没有什么兴趣。
只是按部就班的给他们安排活计,虽然安排的活不算轻松。
但在这个年代,大家都差不多。
下地赚工分是每个人都要的,付出得多,得到的回报 也多。
新岗村牛棚那些人,都没受什么罪。
无非就是和知青一样,下地,干活,赚工分。
但有些地方的村领导,就很乐意找这些知识分子的麻烦。
今天开大会,明天搞反省。
总之就是不让那些知识分子轻松起来。
下乡的知识分子,每个月要提交思想报告,要证明自己的思想已经改造好了,没问题了。
如果不听话的,那些人还会用办法让他们“老实”。
不是所有地方的村干部,都像新岗村一样。
“我倒是有个办法。”
谢景瑛看着陆文清夫妇,给出了点自己的小建议。
“什么?”
“ 你们现在生病了,给上面打一份报告。跟上面申请 ,说身体有问题,需要在省城养好病才能回乡下。”
“上面让你们下乡,是为了让你们去农村,体会一下人民的疾苦。不是说要你们的命。你们现在病成这样,两夫妻还一起生病,你们这种身体,下了乡反而是拖累。不如写份报告,如实的反映自己的身体情况,就表明两点,一,身体已经吃不消乡下的劳作,二,你们已经深刻反省过了,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只希望上面网开一面,让你们能回城养病。”
现在是年初,要不了多久,上面的政策就会松动。
很多有才学,有能力的人都能返城。
陆文清夫妻是大学教授,高考一旦恢复,他们肯定也要返校的。
无非就是几个月而已。
“那,如果上面不同意怎么办?”
“那也没关系。”
谢景瑛笑着安慰二老:“到时候我就把我不会的题目整理了,写信给你们,你们再回信就可以了。”
陆文清和邱语都不明白为什么谢景瑛这么乐观。
但她的乐观感染了两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看到谢景瑛这样好学,他们也生出了几分激情。
他们的人生还有价值,他们要好好活着。
从医院出来,谢景瑛去了趟国营商店,买了个旅行用的包。
她倒是可以把东西都放在空间,可要是什么都不带,那就太引人注意了。
晚上,像模像样的收拾了几件衣服,随意塞在包包里。
重要的东西,像是证件,介绍信这些,她都放空间了。
年初七。
谢景瑛一早来到火车站,和詹先俭他们汇合。
厂里特别重视这次出门,除了詹先俭,徐宾,一起出去的还有技术科的叶启勇,销售科的段长勇,再加一个生产科的严华。
一共六个人。
本来徐宾是想让厂办的罗海龙去。
毕竟罗海龙身为厂办主任,跑前跑后这些事,他更擅长一些。
谁知道罗海龙昨天 出门前拉肚子。今天早上人直接脱水了,已经送医院去了。
罗海龙去不了,就变成徐宾。
“来,这是车票,我特意托了人,买在同一节车厢。大家跟紧了詹厂长,可不要走散了。”
“好。”
谢景瑛接过车票,没想到厂里还挺大方的,订是的卧铺?
一行六人上了车, 六个人的位置正好是相对的六个铺位。
詹先俭看着谢景瑛,示意她睡下铺。
“你是女同志,就不用爬上爬下了。”
“不用了,正是因为我是女同志,还是我睡上面吧。”
谢景瑛笑了笑,她现在年轻,加上有空间,她睡哪里都一样。
睡下铺确实是方便,但从这里去海市要二十多个小时,其它人不可能天天呆在铺位上。
下铺的位置这个人坐一下那个人坐一下,她还不如睡上铺呢。
“那行,你觉得好就好。”
詹先俭是想着照顾一下女同志,但谢景瑛这样说了,他也就算了。
谢景瑛挑了最上面一个位置,将自己的行李放好。
两个厂长选了中铺,其它人就随意多了,各自将自己的行李安放好。
谢景瑛放好行李,下来去走道的位置坐好。
段长勇是销售科的,经常在外面跑,脑子 也灵活。
刚坐下,就从自己拎着的袋子里拿出了不少的零食。
有瓜子花生,还有糖。
这个年代,瓜子花生刚过完年,家家都有。
但大白兔奶糖可不多见,他先是问过詹先俭两位厂长,看他们不要。转而将一个奶糖递给了谢景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