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早晨,刘大志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公司技术部门的大门。
昨晚他和几位工程师轮流监控GitHub上的反馈,直到凌晨三点才回家短暂休息了几个小时。
“大志,你来得正好!”一名年轻的技术工程师王毅兴奋地挥手,“我们的仓库星标数突破八千了!”
刘大志放下背包,立刻走到显示屏前。屏幕上GitHub的数据实时更新着,明灯系统开源代码仓库的星标数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
“昨晚临睡前才六千多,这才几个小时?”刘大志惊讶地说。
“亚洲和欧洲的开发者都醒了。”另一位工程师李明笑着解释,“现在大家都在传这个链接,说是今年最值得关注的开源项目。”
刘大志点点头,打开电脑查看更详细的数据。
这时,张大伟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杯咖啡。
尽管昨晚发布会后他可能也没睡多久,但精神看起来出奇地好。
“早啊,都这么早。”张大伟向团队问好,目光随即被屏幕上的数字吸引,“八千多星标了?”
“是的,张总。”王毅回答,“按这个速度,估计今天就能突破一万。”
张大伟放下咖啡,在电脑前坐下:“PullRequest和Issue怎么样?”
“截至现在,已有一百七十三个Issue和四十二个PullRequest。”
李明汇报道,“大多数Issue是关于文档完善和使用问题的,也有一些很有价值的功能建议。”
张大伟点点头,开始浏览那些PullRequest。
这些来自社区的代码贡献大多针对细节优化,但也有几个相当有深度的改进。
“看这个,”张大伟指着屏幕上一个名为'memory-optimization'的PullRequest,“这是李承德提交的。”
刘大志凑过来看:“李承德?那个开源领域的大牛?”
“没错,就是他。”张大伟神情严肃,“他优化了内存管理模块,据说能再提升15%的性能。”
团队成员面面相觑,都流露出惊讶的表情。李承德是开源社区中知名的技术专家,他的参与无疑是对明灯系统的莫大认可。
“这还不是全部,”张大伟继续说,“孙宇航和陈嘉明也都提交了代码。”
刘大志低声惊叹:“三大开源领域的顶尖人物,全都来了?”
“他们的加入会引来更多目光。”张大伟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得好好回应这些贡献。”
正当他们讨论时,又一位工程师匆匆走进办公室:“张总,您得看看这个!”
他打开一个技术论坛的页面,“V2EX上的讨论已经爆了,而且有人专门分析了歪瓜裂枣系统之前发布的性能报告。”
大家的目光迅速聚焦到屏幕上。一位网名为“代码猎手”的用户发了一篇长文,标题是《拆解歪瓜裂枣系统的性能谎言》。
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歪瓜裂枣此前发布的性能测试报告,指出其中存在多处数据造假和测试环境不公平的问题。
“这篇文章已经有上千回复了。”工程师说道,“很多人都在分享自己测试明灯系统的结果,都证实了我们的性能确实远超歪瓜裂枣。”
张大伟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和下面的评论,脸上逐渐浮现出满意的笑容:“这就是开源的力量。
谎言在阳光下无处遁形。”
刘大志问道:“我们要回应这些讨论吗?”
“不用刻意回应,”张大伟摇摇头,“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专注于代码质量和社区互动。
真相自然会浮出水面。”
上午十点,技术部门举行了简短的会议。张大伟分配任务,安排团队成员轮流负责回应GitHub上的问题和审核代码提交。
“刘大志,你带领前端组的五位工程师专门处理界面相关的反馈。”
张大伟说,“李明,你和后端组重点关注性能优化的建议。”
团队成员纷纷点头应下。张大伟强调:“记住,与社区开发者交流时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
他们不是我们的用户,而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会议结束后,刘大志带领他的小组开始处理社区反馈。
他们发现,来自全球各地的开发者不仅提出了问题,还主动分享了使用心得和改进建议。
“这位开发者提出了一个很好的优化点,”刘大志指着屏幕对组员说,“他发现在高分辨率显示器上界面元素比例不协调,已经提交了修复代码。”
“要接受他的提交吗?”一名组员问道。
“当然,先测试一下,没问题就合并。”刘大志回答,“别忘了向他表示感谢,邀请他继续参与。”
与此同时,办公室另一侧,张大伟正在查看最新的星标数据。
显示屏上的数字已经超过九千五百,正稳步向一万逼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