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苁蓉(30g):
-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 功能主治:肉苁蓉是温肾益精、润肠通便的良药,在方剂中如同温暖的阳光,能够温补肾阳,为肠道注入温暖的力量。它富含的脂肪油成分,就像天然的润滑剂,能够滋润肠道,使干结的粪便变得柔软,易于排出。在古代,《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记载它“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高度评价了它的滋补和药用价值。
- 现代药理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肉苁蓉中含有的苯乙醇苷类成分具有独特的功效。这些成分可以促进肠道黏液的分泌,增加粪便的含水量,从而改善粪便的质地。同时,它还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抑制有害菌的过度繁殖,为肠道营造一个健康的微生态环境,就像为肠道的“家园”清除了不良的“居民”,让有益菌能够茁壮成长。
臣药:养血活血,疏通生命脉络
- 党参(30g)、炒白术(30g):
- 性味归经:党参甘,平;归脾、肺经。炒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
- 功能主治:党参和炒白术在方剂中就像忠诚的副将,辅助黄芪加强补气的力量。党参能够补脾肺气,为身体补充能量;炒白术则擅长健脾燥湿,帮助脾胃更好地运化水谷精微。二者协同作用,从根本上改善脾胃的功能,为肠道的正常运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就像为肠道的“运输系统”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和稳定的动力来源。现代研究发现,党参多糖可以增强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保护肠道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白术挥发油则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加快食物在肠道内的传输速度。
- 当归(20g)、熟地黄(20g):
- 性味归经: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
- 功能主治:当归和熟地黄在方剂中承担着养血滋阴的重要使命。当归具有活血养血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为肠道输送充足的血液和营养;熟地黄则擅长滋阴填精,补充体内亏损的阴液。它们就像为肠道补充了丰富的“润滑剂”和“营养剂”,改善了长期便秘导致的津液亏损问题,使肠道重新变得滋润,粪便也不再干燥坚硬。现代研究表明,当归中含有的挥发油成分可以轻度刺激肠道蠕动,推动粪便前行;熟地黄中的梓醇成分则能够调节肠道的水液代谢,维持肠道内的水分平衡,防止粪便过度干燥。
- 桃仁(15g)、红花(12g)、川芎(15g)、赤芍(15g):
- 性味归经: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红花辛,温;归心、肝经。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赤芍苦,微寒;归肝经。
- 功能主治:这四味药组成了强大的“活血军团”,在方剂中扮演着疏通肠道脉络的重要角色。桃仁能够破血行瘀,红花善于活血化瘀,川芎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赤芍则可以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它们相互配合,就像一群勤劳的“工兵”,清除肠道脉络中的瘀血阻滞,改善肠道的血液循环,使气血能够顺利滋养肠道,津液也能够顺畅地输送到肠道。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桃仁中的苦杏仁苷、红花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等成分,都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肠道的微循环,为肠道的正常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佐药:润燥理气,化解肠道困局
- 火麻仁(30g)、郁李仁(20g)、柏子仁(20g)、瓜蒌仁(20g):
- 性味归经:火麻仁甘,平;归脾、胃、大肠经。郁李仁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柏子仁甘,平;归心、肾、大肠经。瓜蒌仁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 功能主治:这四味“仁”药如同四位温柔而有效的“润滑剂”,在方剂中发挥着润燥通便的重要作用。火麻仁不仅能够润肠通便,还具有滋养补虚的功效;郁李仁在润肠的同时,还能利水消肿;柏子仁除了润肠,还能养心安神;瓜蒌仁则可以清热化痰、润肠通便。它们各自发挥特长,又相互配合,为肠道提供了丰富的脂肪油,就像在肠道内铺设了一层光滑的“轨道”,让干硬的粪便能够顺利地滑行通过。
- 现代药理研究:现代研究发现,这些“仁”药中含有的大量脂肪油成分,能够润滑肠道黏膜,降低粪便与肠道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促进粪便的排出。同时,它们还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道的收缩频率和幅度,进一步推动粪便前行。
- 陈皮(15g)、木香(12g)、枳壳(15g):
- 性味归经: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枳壳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