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占个好位置,许静初起的比鸡都早。大娘又带自己卖的东西又带许静初的东西,推车带炉子,许静初的确不好意思再让大娘占位置。
早起的虫子有鸟吃,许静初今天发现了更好的位置。换!当然换!占上位置后,又赶紧去昨天的位置迎大娘。
“姑娘,这儿了。”大娘朝着许静初招手,大娘身上是大包小包要卖的东西,后面有一位上了岁数的男人在推车,想必是大娘的丈夫。
“这是我老伴儿,别人都叫她葛三叔,”大娘热忱的给许静初介绍。
“葛三叔,您好。我帮葛三婶拿吧。”许静初接过三轮车,她一直“大娘”,“大娘”的喊。既然人家自我介绍了,她也跟着改了称呼。“葛三婶,我今天来的早找到更好的位置了。”
“那要不你回?”葛三婶对老伴儿说。
“行。”
许静初推着三轮车,跟葛三婶说自己想卖饼子夹凉菜。葛三婶一个劲儿的赞同,俩人支上摊,期待今天的生意。
今儿个是周日,人比昨天还多。一上午两人便卖出去不少货。
空闲的时候,许静初和葛三婶一边备菜,一边盯摊。“葛三婶,这门生意我没做过,咱们少做点。我怕卖不出去。”
“嗯呐,你说的对。”葛三婶放下手里的黄瓜。“卖不出去,你也别难过。咱卖了不少货。心态放平。”
“您说的对。”许静初愈发喜欢葛三婶,她是个性格开朗不内耗不纠结的老太太,既能教会人生道理,又不说教。让人相处起来很愉快。
还是老法子,许静初找了张纸板,写上卖饼子夹菜。饼子加一个菜,卖一毛钱,每多一个饼或者每多一个菜加五分。绿豆汤等甜水一分钱一杯。
花一毛钱暂时扛饿,在买卖兴隆的服装批发市场应该很多人都能接受。就算过路买衣服的人都不吃,在市场里卖衣服的人能捧个场也好。
说实话,这个价格,利润并不大。但是除了食材需要投入本钱,其他没有本钱,甚至连额外的时间也不需要投入。许静初觉得也可以,这笔买卖不赔。
如果能顺带着认识些人最好了。消息源对做买卖的人非常重要。
“葛三婶,您把手套戴上。”许静初昨天特意在家里找了副白手套。“咱们又卖吃的,又卖衣服包,万一有人嫌弃,耽误买卖。”
“静初啊,你想的太周道了。”葛三婶配合的戴上手套。
货走的不错,但是对于他们的吃食和绿豆汤却无人问津。
“静初,别着急。”葛三婶贴心的安慰道。
“婶子,我不着急。”这年头,大家手里的钱都紧。买件衣裳能穿很久,但是在外面买吃的,大家可能还是舍不得。
“咱们等着,一会儿日头上来了再看看。”许静初盘算着。
即使吃食卖不出去,日头上来了,逛街的人们肯定口干舌燥。盯摊的商贩们自己带着水,可是逛街的人们两手空空,肯定会越走越渴。
果然,不一会儿……有人来买绿豆汤。一个人来买,其他人像是连上串似的。
“在我们两家买货的话,绿豆汤免费喝啊!”葛三婶朝许静初使了个眼色,见许静初点头,吆喝的更大声了。
快到中午,饼子夹菜也开始有人要。卖出一份,后面便好办了,毕竟许静初做饭的手艺连挑剔的军区大院里的人都说好。
许静初和葛三婶手忙脚乱了好一阵子。等闲下来的时候,已经到下午两点多了。
“葛三婶,”许静初夹了一个饼子,“您也吃。”
“诶诶。”葛三婶确实饿了,今天出来卖货比每天都累。“你也吃。”
“葛三婶,多烙的几个饼子和剩下的拌凉菜您拿回家晚上吃。”许静初主动开口道。
“这怎么好意思?”葛三婶摆摆手拒绝,说是剩的不多,但也够一家五口人的一顿晚饭了。
“我带回去不方便,您有三轮车带回去方便。”许静初怕葛三婶推辞,随口找了个理由。“咱们第一天卖吃食,顾客不多,本来利润也不大。我估算着咱们也就赚了一块钱,您看咱们五五分怎么样?”
“不行不行,”葛婶头摇的像拨浪鼓,“静初,婶子占了你不少便宜。就出了个三轮车,也没帮你干什么。对咱们倒腾货的来说,一块钱也不叫钱。你自己留着。剩的东西婶子带走。”
许静初暗叹自己幸运,这是遇上实诚人了。她的事业运和上辈子一样,一如既往的好。
“行,葛三婶,我不跟您推辞。下周末咱还这么来?等赚的多了,您可不能跟我推辞。”
“行!”
许静初盘算盘算,按照周末卖货的速度,她带回来的货还够卖三四个礼拜。平时她不打算来卖了,浪费时间,她有更重要的事做。
今天和昨天一样,因为赶着回家做饭,许静初又留了一部分货委托葛三婶替她卖。回家的路上,她去邮局给焦红梅写了封信,介绍自己这边的情况,并再三嘱托焦红梅看到新款的衣裳给她寄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