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相处久了,他发现程桂枝只有在领导来的时候才认真参加劳动,其他时间基本只动口指挥。
她对待安得志的做法也让于志歧觉得不妥。
见到安得志时,她嘴上说大叔多么好、多么能干、水平多么高;背后却抱怨这老头只知道自己干,不懂得组织大家一起干,工作方法太落后。
有几次,她还要求民工在技术质量方面可以听老安头的,其他方面不要听。
程桂枝向宋东方、兰小柱汇报工作时,总是突出自己的功劳。
于志歧觉得她心眼太多,为人不够厚道,便不自觉地与她保持了一定距离。
程桂枝没有察觉到于志歧有意疏远她,因为想跟她亲近的人很多,袁国富就是其中之一。
袁国富身高不到1米7,身材消瘦,脸很长,倒三角的眼睛不大,鼻子和嘴却在脸上占了很大比例。
袁国富总是主动和程桂枝套近乎,程桂枝却总是躲着他,她不想得罪袁国富,毕竟他是袁国岭的弟弟。
袁国富一有好吃的就想着程桂枝,有事没事都去找她。
程桂枝让于志歧帮忙撒谎应付,效果不太理想。
程桂枝找兰小柱帮忙,兰小柱对她说:“你虽然是公社妇联主任,但身份还是农村户口。我建议你利用这个机会,让老袁家帮你转户口进厂,这样你一辈子就有保障了,为什么要躲呢?可以试着和他发展发展。”
兰小柱说得没错,城市户口的人有供应粮,可以免费看病,还能分房,而农村户口的人却没有这些待遇。
这天,袁国富又来找程桂枝,于志歧远远看见山口的人像是袁国富,就跑到库房告诉程桂枝。
程桂枝说:“没事,来就来吧。”
袁国富也知道转户口的事情难度很大,之前他并不知道程桂枝是农村户口。
农村户口转城市户口的困难他很清楚,他们兄弟三个,袁国岭是老大,他还有个二哥、二嫂和侄子在农村。
当年他参军就是为了转户口,大嫂帮了不少忙。
他转了户口上了班,二哥也曾来信找大哥大嫂帮忙,但大哥回信说,在农村结婚的都办不了。
如今要帮一个外人,估计大嫂和大哥不会管。
几天后,兰小柱见到袁国岭时说:“听说你弟弟和程桂枝搞对象了,怎么样啊?”
袁国岭说:“他没跟我说,回头我问问。”
袁国岭晚上见到弟弟,问了情况,也觉得很棘手。上班时,彭大军看到他一脸为难的样子,便询问情况。彭大军听后没有表态,让他把宋东方叫来。宋东方来了之后,彭大军让袁国岭把情况又讲了一遍。听完后,彭大军说:“总指挥,老袁说的事说明什么?说明领导也有难处呀!”
晚上,宋东方和谢云旺散步聊天时说起了这件事,问:“彭政委是不是有什么想法?”谢云旺说:“领导也是人啊!抛家舍业来到这个地方是为了革命事业,但也对不住自己的家人,对不住自己的老婆。彭政委应该不会有什么想法,但他有家庭和战友,家属可能会有想法,他的战友也可能会有想法。”
宋东方点了点头,对谢云旺的说法表示认可。
第二天,他主动找到彭大军,提出一项不经过会议讨论的政策:为了让领导干部没有后顾之忧,在申请招工指标时,预留部分指标给领导同志,具体如何使用,由各位领导自行决定。
彭大军认可了这一不上会的政策,宋东方便让谢云旺去找各位领导确认。
最终,袁国岭把自己的一个机动指标给了程桂枝。
到了年底,招工海报让民兵团的人看到了希望,大家都盼着入厂名单里有自己的名字。
九连有12名下乡青年,分到了四个指标,于志歧是其中之一。
入厂报到时,四人兴高采烈,还看到程桂枝也来报到。
春节前,袁国富和程桂枝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
于志歧跟李风顺哥仨聊到这里时,李云顺忍不住说道:“真没想到,一个高一个矮,一个美一个丑,这日子可怎么过呀?”
李雷顺接话道:“这有啥,矮的听高的,丑的听美的,找个平衡就行,有什么不行的。”
于志歧嘴上没吭声,心里却认同李雷顺的话,他觉得不般配的两人肯定有他们自己的相处方式。
开春后,传来第二批入厂的消息,五月还有招工指标。
很多人开始行动起来,又是送礼,又是托人,让兰小柱应接不暇。
他倒不在乎钱财,只是很同情这群从城里来的孩子,于是去找彭大军、宋东方争取更多指标。
大家送来的钱和物,有一部分变成了酒桌上的酒菜。
那几天,为了说服这两位领导,他多次请客喝酒。
有一天,他又请大家喝酒,席间说道:“这些东西都是孩子们送的,他们的目的大家心里都清楚,能多争取就多争取点吧!”
那天,其他人喝了一会儿就走了,只有他和宋东方一直喝到夜里十点多,他也喝醉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