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街的新楼又顺利验收了一批。
与此同时,镀锌车间与弹尾生产厂房也成功通过验收。
至此,设备搬迁和东华留守人员的搬家工作全面步入正轨,现场一片忙碌景象,工人们来来往往,搬运着各种设备与物资,喧嚣声、指挥声交织在一起。
承担着生产自制设备以及主要工装重任的机加车间,此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任务繁重程度超乎想象。
这一年来,加班加点成了工人们的工作常态。
每当夜幕降临,机床前依旧灯火通明,工人们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机床,一件件精密的零部件在他们手中诞生。
完成加工制作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拿起钳子、板子等工具,奔赴现场进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为生产线的顺利运行保驾护航。
为了确保现场安装调试工作高效、有序地推进,机加车间特意成立了三个专业小队。
一队肩负着弹尾生产线组线工作的重任,他们深入生产线的各个环节,精心地将每一个设备部件连接起来,确保生产线的连贯性与稳定性;
二队专注于镀锌设备的安装调试,面对复杂的工艺流程和精密的设备仪器,他们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丝不苟地进行着安装与调试工作;
三队则全身心投入到工具车间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中。
各小队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后,贾飞龙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眉头紧锁,仔细地盘算着各项任务的进展情况。
弓锯机的加工与组装任务还剩下23台尚未完成,每一台未完成的弓锯机都像是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铣点铆槽机虽然已经完成组装,但在调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技术人员正在全力排查故障;
工序间链式传送机的生产已接近尾声,不过后续的调试与优化工作仍需谨慎对待;
弹尾车间烘干室的安装组线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各项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
贾飞龙反复核算,不算弓锯机的话,非标设备共有17类34台套,而目前完成计划的进度仅为55%,距离预期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车间调度胡守义一人承担着三个单位的安装组建工作,每天都在三个单位之间来回奔波,忙得脚不沾地。
他不仅要协调各单位的人员调配、物资供应,还要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工作强度之大令人咋舌。
由于他实在分身乏术,车间的调度工作几乎陷入了无人负责的困境,这无疑给本就紧张的生产任务增添了更多的压力。
贾飞龙深知,必须尽快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他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之中,就在这时,马明庆的身影突然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贾飞龙刚调入机加车间时就听闻过马明庆。
这小伙子平日里沉默寡言,性格内敛,但干起活来却踏实肯干,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铣工组长似乎对马明庆并不十分认可,每次向上级汇报工作时,既没有提及过他的优点,也没有对他提出过批评,态度模棱两可。
然而,贾飞龙并不完全依赖组长的评价,他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每天在厂房里巡查时,他都能看到马明庆忙碌的身影。
起初,贾飞龙对马明庆的工作方式和能力还心存疑虑,心想这年轻人真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明庆的努力和付出逐渐打动了他。
马明庆的背上总是布满了层层汗碱,那是他辛勤劳作的见证;
他抱着沉重的工件时,脸上会流下一串串豆大的汗珠,却从未有过一丝抱怨,总是坚定地说自己不累。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让贾飞龙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打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年轻人。
尽管马明庆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身上难免散发着汗水与疲劳混合的酸臭味,但他出色的工作能力无疑是车间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贾飞龙开始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他。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贾飞龙终于萌生了树立青工典型的想法。
他认为,马明庆正是那个可以成为榜样的人选,通过树立他为典型,能够激励更多的年轻工人积极进取,为车间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天,贾飞龙在上班途中,脑海里还在不停地思索着这件事。
突然,旁边一位骑车的人热情地喊道:“老领导,下周到你们那儿检查政工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啊!”
贾飞龙回过神来,笑着回应道:“好啊,欢迎欢迎!”
回到办公室后,贾飞龙坐下来,拿起政工部门下发的必学材料,认真地学习并做起了笔记。
其中一段文字深深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