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细致的测量,众人最终敲定了公社新址的位置 —— 原铁路建设施工临时工棚所在地。
此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边紧靠着公路,西边毗邻水塘,坐北朝南。
宋东方站在这片空地上,环顾四周,不禁赞叹道:“这地儿敞亮得很呐,建个大点的办公场所绝对没问题。依我看,照着咱们厂办公楼的规格来建也未尝不可。”
唐立波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的总指挥呐,那可不行。就为了换个地点,前前后后申请了一年多,要是建像三线办公楼那样的,根本批不下来呀。”
“有啥不可能的,多申请几次呗。” 宋东方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
“申请了,没用啊。你瞧瞧城里,最高的楼也就两层。再看看你们厂的办公楼,那是几层。唉,算了,有个平房办公也凑合了。” 唐立波无奈地叹了口气。
王国庆在一旁接过话茬:“建平房也行,不过总觉得有点可惜了这么好的地段。”
杜开海也赶忙插话道:“各位领导,我有个建议,建两层的怎么样?配备上下水、卫生间,再安装个锅炉供暖,这样大家办公也方便,也不用建得太高。”
唐立波面露难色,说道:“这可不好办,县里批复的就只是建一层,要是建两层,费用可就增加太多了。”
杜开海接着说道:“材料方面,厂里建设的时候有剩余的,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宋东方立刻表态:“行,没问题,厂里理应给予支援。”
众人反复盘算、商议了许久,最后唐立波咬了咬牙,下定决心说道:“铁山,你跟开海好好算计算计,如果可行,咱们就干。”
领导拍板之后,王国庆迅速组织人员进行设计,杜开海与佟铁山则忙着查找建筑物资。
几天后,设计图纸及预算便新鲜出炉了。
这座楼长 38.9 米,宽 12.4 米,总共两层,总面积达 928.72 平方米。
入户门以及上下楼梯、楼道都设置在中间位置。
唐立波仔细查看施工说明,上面详细写道:“1、本工程防潮层以上的砖墙,均采用 100 号红砖砌筑,外墙及烟囱出屋顶部分使用 50 号砂浆,内墙则用 25 号砂浆;2、办公室地面均划分成 1000*1000 的方格,墙角四周预留 150 宽的边框;3、凡是 C149 窗,均配有预制窗台板,……”
唐立波看完后,觉得方案可行,便点头同意了。
佟铁山随即带领施工队伍进行 “三通一平” 工作。
宋东方也积极安排物资以及吊车、运输车辆赶赴工地,一同前来的,还有安得志的基建队。
唐立波和宋东方共同宣布工程正式开工。
时光飞逝,转眼间到了秋收时节,工程顺利完工。
紧接着进行楼体粉刷、围墙建设,之后大家便陆续搬入新办公楼。
唐立波站在新办公楼的大院里,满心欢喜,正巧看见兰春红抬着椅子路过,便笑着问道:“小红,高兴不?”
“高兴,太高兴了!不仅上下班离家更近了,以后也不怕大雪封山,没法来上班了。” 兰春红满脸笑意,难掩内心的喜悦。
唐立波、兰春红等公社干部们满心欢喜,杜开海、安得志同样十分高兴。
在这施工的这段时间里,佟铁山时常邀请他们喝酒,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
结婚才几个月的庞丙江,又迎来了一件大喜事。
徐志海提议庞丙江担任副科长,协助科长管理食堂、渔场、冷库等工作。
组织部门正式宣布这一任命时,张东强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毕竟如今有两名副科长协助工作,可他却因操心过度,渐渐长出了许多白发。
再说镀锌车间的柴秀花,不知不觉间,她已经在车间工作了将近半年时间。
然而,近来一段日子,柴秀花鼻子总是毫无征兆地莫名出血。
起初,只是偶尔渗出血丝,她并未太过在意,只当是天气干燥所致。
可渐渐地,出血的频率越来越高,出血量也愈发增多。
一天晚上,万籁俱寂,柴秀花正坐在家中与白庆奇闲聊,毫无防备间,鼻子猛地涌出鲜血。
那殷红的血,瞬间染红了她的衣衫。
白庆奇见状,顿时惊慌失措,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攥紧。
短暂的怔愣后,心急如焚的他,赶忙催促道:“秀花,快,咱赶紧去医院!”
柴秀花也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得花容失色,只能虚弱地点点头。
第二天,柴秀花强忍着内心的不安,向厂里请了假,在白庆奇的陪伴下,匆匆赶往医院。
医院里,人来人往,嘈杂喧闹,可柴秀花却仿若置身冰窖,满心都是惶恐与不安。
医生为她进行了抽血化验,随后便是漫长而煎熬的等待。
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在她的心上缓缓碾过。
终于,检查结果出来了,那一刻,仿佛有一道晴天霹雳,直直地击中了她和白庆奇,让他们如坠深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