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七连,和我们猛虎连一样,是这个英雄团队里的尖刀连队,作风顽强,战功赫赫。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突破战,才得以按时赶到778高地接替我们。此刻,他们虽然也带着战斗的疲惫和一定的伤亡,但整体建制相对完整,士气也因为刚刚取得的胜利而显得比较高昂。
我们七个来自猛虎连的“残兵”,如同几滴水汇入了大江,被分别补充进了钢七连的各个班排。赵大海班长因为资历和战功,被任命为钢七连一班的新班长。而我,则因为腿伤未愈,但之前的战斗表现(特别是打掉敌人狙击手和观察哨的经历)得到了一定的认可,被任命为一班的副班长,暂时负责一些辅助指挥和警戒任务。耗子和其他几个猛虎连的老兵,也被分配到了一班或二班,充实了基层的战斗力量。
钢七连的连长姓郑,叫郑志国(虚构人物),是个看起来三十岁出头、身材精干、皮肤黝黑、眼神锐利、不苟言笑的汉子。他对我们这些补充进来的“外来户”没有表示出特别的热情,但也算不上冷淡,只是公事公办地对我们表示了欢迎,并强调了钢七连的纪律和要求——“在这里,只有战士,没有英雄!一切行动听指挥!谁敢掉链子,别怪老子不客气!”
而钢七连一班的原有战士们,对我们这些“猛虎连来的”,态度就比较复杂了。
有敬佩。毕竟778高地那一仗打得太惨烈了,我们能活着从主峰冲下来,本身就证明了我们的勇气和战斗力。
有好奇。他们想知道那场战斗的具体细节,想知道我们是如何在侧后方发动奇袭,又是如何在敌人的疯狂反扑下守住阵地的。
但也有一丝……隔阂和竞争意识。毕竟,我们是“外来的”,占了他们原本战友的位置。而且,赵大海一来就当了班长,我这个伤兵也当了副班长,难免会让一些老兵心里有点不舒服。军队里,向来是靠实力和战功说话的。
这种微妙的气氛,让我们几个猛虎连的老兵都感觉到了。赵大海班长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他看出了这一点,私下里对我们几个说:“都给老子把尾巴夹紧点!到了新地方,就得守新规矩!别给咱们猛虎连丢人!用咱们的本事,让他们心服口服!”
我们都点了点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战场上,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开始努力地融入钢七连这个新的集体。
钢七连的训练和战斗风格,确实与猛虎连有所不同。猛虎连更强调一往无前的勇猛和血性,冲锋陷阵是家常便饭。而钢七连,在保持勇猛的同时,似乎更加注重战术的灵活性和细节的把握。他们的班组协同更加默契,火力运用更加精准,对地形的利用也更加充分。
特别是他们的班长杨瑞(之前章节设定的人物,这里修正为赵大海接任班长,杨瑞可以是副班长或者其他班的优秀班长),虽然年轻,但心思缜密,战术素养极高。他指挥战斗时,总能找到敌人最薄弱的环节,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这让我和赵大海都暗暗佩服。
我因为腿伤,暂时不能参加高强度的训练和战斗任务,主要的任务就是协助赵大海管理班务、负责阵地局部的警戒观察、以及……给班里的新兵(钢七连也补充了不少新兵)传授一些射击和战场生存的经验。
这个安排,倒也正合我意。一方面,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养伤,尽快恢复战斗力;另一方面,我也可以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和学习钢七连的长处,将他们的战术思想和我们猛虎连的勇猛作风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给新兵上课,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新的体验。看着那些稚气未脱、眼神里充满了紧张和好奇的年轻面孔,我仿佛看到了当初刚刚入伍的自己。我把我那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如何判断枪声来源、如何规避炮火、如何在丛林中辨别方向、如何处理伤口、如何在绝境中保持冷静……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我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让他们在未来的战场上,少流点血,多一分活下来的机会。
我的讲述,往往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感,没有丝毫的英雄主义渲染。这让那些听惯了口号和宣传的新兵们感到既震撼又……信服。渐渐地,不仅是新兵,就连一些钢七连的老兵,也会在休息的时候凑过来,听我讲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当然,关于最核心的秘密我依然守口如瓶)。
我和耗子等几个猛虎连的老兵,也逐渐用自己的行动和实力,赢得了钢七连战友们的尊重。耗子枪法准,作战勇猛,在几次小规模的清剿战斗中都表现出色。其他几个老兵也都是经验丰富、作风顽强的硬骨头。我们虽然人少,但凝聚在一起,依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赵大海班长更是凭借着他那丰富的战斗经验、豪爽的性格和对弟兄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虽然嘴上很糙),很快就赢得了全班战士的拥戴。他和杨瑞副班长(之前设定为班长,现修正为副班长或排里的骨干)虽然风格不同,但配合默契,将一班带得有声有色,成了全连的标杆。
日子,就在这种紧张的对峙、小规模的冲突、艰苦的训练、以及逐渐的融入和磨合中,一天天地过去。
778高地周边的战斗也逐渐平息了下来。越军似乎被我们之前的猛烈攻势打怕了,暂时没有再发动大规模的反扑,只是不断地用冷枪冷炮进行袭扰,或者派遣小股特工进行渗透破坏。
我们的主要任务,也从之前的阵地防御,转为了更加主动的、小规模的清剿、巡逻和伏击。
这意味着,我们将要更加频繁地深入到那些危机四伏的丛林和山谷之中,与敌人进行更加近距离、更加凶险的较量。
我的腿伤,也在一天天地好转。虽然还不能完全像正常人一样奔跑跳跃,但拄着拐杖已经可以扔掉了,进行一些快速的战术移动也没有太大问题。
我知道,我重新投入到最激烈战斗的时刻,已经不远了。
而钢七连这把更加锋利、更加注重技巧的“尖刀”,也即将迎来它新的、更加严峻的考验。
我们,准备好了。
喜欢战地老兵李卫国的越战回忆录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战地老兵李卫国的越战回忆录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