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想到那张脸,不由得叹了口气。他承认自己这是背叛了党章,但是这儿的工人说实话要比欧洲的工人过得更好也更加能够接受他的思想,甚至是在私底下组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苏维埃。托洛茨基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锦衣卫的监视底下,但是他们既然没有阻止自己就代表着自己现在的所有行为都还在那个郑家小公子的容忍之下。
“为什么一个贵族能接受苏维埃呢?”托洛茨基不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真的像那个郑家小公子说的那样他来自未来,是不是代表着实际上在后世共产主义已经被实现了?
墨水瓶的深蓝色仿佛是他此刻心境的写照——沉郁,且深不见底。如果未来共产主义真的实现了,那为何它会以这样一种……一种被“恩赐”的形式出现在这个古老的帝国?难道革命的火焰,最终还是要依附于皇权的余温才能燃烧吗?这简直是对所有革命理论的无情嘲讽。他建立的苏维埃,就像是精心培育的盆景,看似生机勃勃,却始终摆脱不了那个无形花匠的掌控。
但是这又不符合郑清璿和自己的交易——只要能收复失地,托洛茨基做什么都可以。
现在问题又回到的最初的原点:究竟是民族矛盾更大还是阶级矛盾更大。
在来到明帝国之前托洛茨基是一个非常讨厌民族主义者的人,但是现在的他又不得不考虑民族主义对阶级斗争的影响。
假设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那么资本家就可以利用民族矛盾来控制无产阶级进行不间断的内耗以此来延长其寿命。这是托洛茨基不想看到的。但是假如阶级矛盾大于民族矛盾,明帝国的现状就是在反驳自己的观点。
【...或许在某种特定的社会下,阶级矛盾要小于民族矛盾...】
这么想着托洛茨基在日记上接着写到。
托洛茨基盯着自己刚刚写下的那行字,墨迹在煤气灯下依旧泛着湿润的光泽。“……阶级矛盾要小于民族矛盾……”这个念头本身就像一种背叛,在他信仰的基石上砸开了一道裂缝。这个富丽堂皇却又带着诡异进步色彩的帝国,究竟是在诱他偏离真正的革命道路,还是在揭示一个他过去因过于教条而无法看清的真相?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托洛茨基想到这悲叹出一口气,他不得不承认光是治理一个瀛洲就已经耗尽了他的全部力气,这比他在圣彼得堡指挥工人运动更累。
他向后靠去,雕花椅背硌着他的脊椎。伊里奇会怎么说?他几乎能听到那尖锐、犀利的声音,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一样剖开他所有的辩解。“列夫·达维多维奇同志,难道你成了大明皇帝的总督了吗?他们的绫罗绸缎和香茗,软化了你革命的脊梁?”这个念头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
喜欢明1914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明1914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