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咏西晋河间王司马颙》
龙鳞曾耀九重霄,河朔旌旆卷赤熛。
铁骑踏云关月冷,金戈裂浪邺风凋。
玉帷运策惊宸极,玄甲鏖兵撼斗杓。
劫烬徒湮鸿业迹,空闻渭水咽残潮。
一、从“别人家的孩子”到“长安扛把子”
司马颙(yóng),一个名字自带“雍容华贵”气息的西晋宗室,出身却有点尴尬——他是司马懿三弟司马孚的孙子,和皇帝司马衷算起来是远房亲戚,属于“非直系边缘人物”。但这位老兄从小就懂得“刷好评”:轻财爱士、礼贤下士,连晋武帝司马炎都夸他是“诸国仪表”,堪称“别人家的藩王”。
按西晋规矩,关中长安这样的战略要地,只有司马懿直系子孙才能镇守。但司马颙硬是靠“贤德”人设打破潜规则,在元康九年(299年)混了个平西将军,成了长安的“新晋扛把子”。这操作,堪称职场逆袭教科书——毕竟在讲究血统的晋朝,他这“旁支打工人”能上位,全靠演技和运气。
二、八王之乱:一场“吃鸡游戏”中的老六玩家
如果说八王之乱是一场“大逃杀游戏”,司马颙绝对是最强“伏地魔”。别的王爷热血冲锋,他却躲在长安“苟发育”,主打一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第一阶段:骑墙大师的表演
赵王司马伦篡位时,他先支持司马伦,甚至斩杀司马冏的使者表忠心,结果一看司马伦要凉,立马调转枪口加入“反伦联盟”,还让部下张方假装“义军”去洛阳蹭功劳。
齐王司马冏掌权时,他又暗中挑拨司马冏和长沙王司马乂内斗,甚至伪造诏书煽风点火。结果司马乂反杀司马冏,气得他直拍大腿:“这届对手不按剧本走啊!”
第二阶段:幕后导演的终极剧本
眼看司马乂成了新BOSS,司马颙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派出“金牌打手”张方,带着30万大军围攻洛阳。结果司马乂凭借洛阳城防和“主角光环”,硬是扛了几个月。眼看要翻车,司马颙祭出绝招——策反东海王司马越,让司马越从内部背刺司马乂,最终把司马乂绑到火堆上烤成了“BBQ”。
三、挟天子迁长安:一场“董卓模仿秀”
干掉司马乂后,司马颖成了“皇太弟”,司马颙也混了个太宰头衔。但他很快发现,司马颖是个“猪队友”——被司马越和王浚的联军打得屁滚尿流,连晋惠帝都丢了。这时候,司马颙的部将张方趁机捡漏,把晋惠帝和司马颖打包带回长安,上演了一出“西晋版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典操作:
迁都闹剧:张方为了逼晋惠帝离开洛阳,先骗他去太庙祭祖,失败后直接带兵闯宫。晋惠帝吓得躲进御花园,被找到时哭得像个200斤的孩子:“朕不走!洛阳有WiFi!”(注:WiFi为戏谑比喻)
洗劫洛阳:张方的手下在洛阳“零元购”,抢完金银抢宫女,连皇宫帷帐都拆了做马鞍。最后还想烧城,幸亏谋士卢志劝道:“董卓烧洛阳被骂了百年,你想当董卓2.0吗?”这才保住洛阳。
长安称霸:司马颙把晋惠帝安置在自家征西将军府,改称“西台”,自封“都督中外诸军事”,俨然一副“西晋CEO”派头。他还给司马越封官,试图搞“东西分治”,结果司马越根本不买账。
四、败亡:聪明反被聪明误
司马颙的权谋看似天衣无缝,却有个致命弱点——太爱甩锅。
致命失误:杀张方求和
面对司马越的联军,司马颙听信参军毕垣的馊主意,设计杀死大将张方,想用张方的人头换和平。结果司马越冷笑:“你的人头我也想要!” 张方一死,关中军心涣散,司马越的鲜卑骑兵长驱直入。司马颙仓皇逃到太白山,最终被南阳王司马模的部将掐死在车里,三个儿子也惨遭团灭。
历史评价:
房玄龄吐槽他:“任李含之狙诈,杖张方之陵虐,若火燎原,犹可扑灭,矧兹安忍,能无及乎!”(翻译:用阴谋家,养暴徒,玩火自焚活该!)
现代网友锐评:“权谋界PUA大师,专坑队友第一名。”
五、司马颙的双面人生:贤王?阴谋家?
司马颙的一生充满矛盾:
早年人设:轻财好施,礼贤下士,堪称“西晋道德模范”。
权谋本色:阴鸷善变,擅长离间,堪称“八王之乱首席编剧”。
历史定位:他加速了西晋崩溃,却也暴露了宗室制度的荒唐——一群司马家的“卷王”,为了权力把国家卷成了废墟。
黑色幽默时刻:
他逼晋惠帝迁都时,晋惠帝哭闹不上车,张方忽悠:“陛下,外面有盗贼,臣的军营更安全!”晋惠帝翻白眼:“你才是最大的盗贼吧?”
他杀张方后,部下吕朗看到张方的人头秒投降:“老板连张方都杀,下一个就是我!”
结语:一场权谋游戏的终极代价
司马颙的故事,像极了现代职场剧:
开局:草根逆袭,靠人设上位。
中期:左右逢源,专薅对手羊毛。
结局:甩锅成瘾,众叛亲离。
他证明了:在权力游戏中,再精明的操盘手,也可能被自己的套路反噬。而西晋,这场“司马家内斗大戏”的最终结局,是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司马颙们争了一辈子,到头来便宜了外人。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www.2yq.org)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