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跑了好几趟。
眼看着必要的东西都齐了,董华便把董明喊到屋里。
董明十几岁就开始在工地上干,盖房子肯定比自己专业,而自己临时又有了其他事情,故而,他决定把盖房子的事情交给董明。
董明听说董华要把这么大的事情交给自己办,震惊了,连连推脱着。
“小华,我……我办事没你利索!我、我实在信不过自己,想法也没你多,万一搞砸了就完了。”
他就一个只知道闷声干活的大老粗,哪里会有董华那么思虑周全。
这可不是小事,万一搞砸了,钱就都打水漂了。
董华笑着拍拍董明肩膀,鼓励道:“大哥,你得相信自己啊,你在工地上干了那么多念头,肯定比我专业。”
“你懂的东西我还不懂哩,别那么妄自菲薄。再说了,我这不是临时有事吗,这一票要是干成了,咱们又能挣到不少钱。”
“挣了钱,咱们一家人就能过个好年了。”
听董华说得头头是道,董明无奈地点头答应。
“好吧!那我就试试吧!小华,家里的事情交给我,你就放心去干吧!”
只有挣到钱,他们家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他身为家里的老大,也确实该拿出老大的样子,不能什么事都要麻烦董华。
于是,兄弟二人一拍即合,几分钟的功夫便做好了分工。
时间紧迫,董华随便扒拉口饭,就骑着自行车出门了。
不为别的,就为了寻找收购商。
镇上找不到收购商,他索性把自己车锁起,去了汽车站,乘坐大巴直接去了市里。
从镇上到市里得好几十公里,大巴能快一些。
下午四点左右,董华才到市里的汽车站。
因为马上要过年的缘故,许多人从外地回来,又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赶在这时候回家,市汽车站人来人往的,来来往往是背着蛇皮袋,大麻袋的人潮。
也许是想到再过不久就能见到自己的至亲了,人们的脸上都挂着喜悦的笑容。
车站虽然拥挤不堪,挤到几乎走不动路,可每个人的脸上始终都挂着笑意。
董华是最后一个走下大巴车的,天色已经有些暗了。
想当然,今天肯定是回不了家了
他跟着拥挤的人潮出站后,决定汽车站附近找了家招待所住下来,打算明天再到处问问。
车站门口,坐着几个灰头土脸的乞丐,跟前摆了几个铁盆儿,里头还能见着零星的硬币和一毛两毛的纸币。
董华随手往铁盆儿里都扔了一个硬币,那几个乞丐一顿感恩戴德。
过了马路,董华往前走了一段,便找到了几家招待所。
他在其中一家看起来比较干净的招待所准备办理入住,却被告知需要出示介绍信。
他一个农民的儿子,又不是在大单位上班的,哪里来的介绍信?
可对方却坚持要介绍信,没有介绍信无法让董华入住。
董华别无他法,只能离开。
在街头上像是无头苍蝇一般转了一圈儿,找到的几家招待所都要求有介绍信才给入住。
人生地不熟的,就这么转悠一阵儿,忽然白天在汽车站外边儿碰见的那几个小乞丐映入眼帘。
这是转换阵地了?
董华心思一动,在路边的小店里买了两盒饼干,朝那几个乞丐走过去。
几个乞丐看见董华拿着饼干过来了,眼睛不由睁大,一眨不眨地盯着董华。
“给你们的。吃吧!”
董华在他们跟前蹲下,把饼干包装打开后,放在他们跟前。
乞丐们立即捡起来,把两盒饼干分吃完了。
看等他们吃饱后,董华才问:“我想跟你们打听一些,你们知道这附近哪里有不用介绍信的招待所吗?”
良久,其中一个乞丐才小心翼翼地开腔:“有,有一家。不过那是个旅馆,价格比招待所贵。”
“没事,你告诉我怎么走就行。”
董华沉声道。
都要露宿街头了,还管他贵不贵?
这么冷的天,能有个住的地方就不错了。
在乞丐的指引下,董华找到了那家不用招待所的私人旅馆,掏了钱,很顺利就办好了入住。
条件非常一般,价格也比招待所贵了些,不过他能接受,反正就一天晚上,凑合凑合吧。
第二天一早,董华退房之前便向旅馆老板打听了一下市里有哪几个稍微大一些的面粉厂。
老板还在迷糊之中,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你,你打听这些做什么?这时候人家都已经关门放假了吧!”
董华解释道,“是这样,我们家那边有一批土豆和红薯,卖不掉怪可惜的,便派我作为代表,到市里问问,有没有厂子收的。”
“我就寻思着,能吃下一万多斤土豆红薯的,估计也就只有面粉厂了。”
老板半信半疑地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纸张,给他写了几个地址。
“这几个都是大厂子,你打听打听去吧!”
“好嘞!谢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