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4月29日周三,晨雾还未散尽,轧钢厂西墙根就飘起缕缕炊烟。
王汉林站在新砌的食堂台阶上,望着檐角那块"保卫科职工食堂"的木牌,鼻尖突
然有些发酸——为了这块牌子,他和后勤班的小子们足足刨了三根老榆木房梁。
"兔崽子挺像样啊!"
李副局长的皮鞋声在青砖地上咔咔作响。
老公安今天特意换了身新呢子制服,胸前别着解放东北纪念章,手里却拎着个扎
红绸的搪瓷脸盆:
"你婶子让带的,说是食堂开伙得用新盆接福。"
话音未落,大门口传来汽车喇叭声。
娄老板从黑色凯迪拉克里钻出来,藏青中山装熨得笔挺,手里却滑稽地抱着个青花瓷腌菜坛:
"这可是前清宫里流出来的老物件,装咸菜最是入味。"
“汉林啊,这个留在食堂做咸菜用!”
“谢谢娄董的厚爱!”
跟在他身后的杨科长噗嗤笑出声,被李书记拿笔记本拍了下后腰。
后厨忽然炸起声锣响,震得玻璃窗嗡嗡颤。
系着白围裙的胖厨子拎着铜锣窜出来,脑门油亮得能照见人影:
"各位领导,我是咱们食堂的厨师!
"王汉林忙介绍:"这峨眉酒家出来的于一天师傅,师从田守义大师。"
十点整,30把长条木凳齐刷刷摆正。
王汉林手心沁出汗,他清清嗓子,声音撞在石灰墙上格外清亮:
“今天是我们保卫科食堂开业的时候,下面有请,轧钢厂改革小组书记李庆国、
北平市公安局副局长保卫科科长李玉山、轧钢厂董事长娄振华先生、轧钢厂改革
小组组长杨开国、轧钢厂改革小组副组长李新民......,”
“欢迎各位领导的莅临指导,为了简化流程,我们今天保卫科食堂正式开业!”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响起,开业就结束了!
"咱们食堂不搞特殊化,我们一视同仁,统统一荤一素一汤!"王汉林作为今天的负责任人和讲解人在这讲着。
参观队伍涌进食堂时,赵师傅正抡着半人高的铁勺在锅里翻腾,土豆片翻炒着。
五寸厚的青石板灶台是照着故宫御膳房图纸打的,沿墙码着的陶瓮里飘出大料香。
杨科长突然抽抽鼻子:"这味儿...莫不是前门张记的酱豆腐?"
"您圣明!"
赵师傅抄起长竹筷从瓮底夹出块红褐色的豆腐,
"这是用芝麻酱渣子发酵的,比肉还香。"
说着手腕一抖,豆腐块稳稳落在李书记边上的碟子中。
“您尝尝味正不,这都是王班长弄回来的!”
打饭窗口外,娄老板研究玻璃上贴的《卫生守则》。
突然"当啷"一声,学徒吴爱国端着铝盆撞进来:
"劳驾您老让让,这鱼汤,油了!"
盆里奶白的汤面晃出朵莲花,底下沉着整条鲫鱼。
"慢着!"李副局长忽然拦住吴爱国,掏出个银针插进汤里,试了试有没有毒。
王汉林说着:"李局,这是咱们自己钓的鱼!怎么可能有毒呢,厨房的所有人员都已经查两遍了,都是有人做担保的!"
李副局长什么都没说,那意思,这时候什么意外都不能发生!
十二点开饭铃响,八十号人涌进食堂却鸦雀无声。
红烧鱼段淋着琥珀色的酱汁,辣椒炒土豆片红黄相间,木桶里蛋花汤浮着翠绿的葱花。
赵师傅立在窗口大喝:" 量都一样,开始排队打饭喽!"
所有的保卫人员,都站排,安静有纪律的打饭!
领导席上,娄老板用筷子戳着米饭里的高粱粒:"小王啊,这杂粮饭,大米可不少啊 "
"报告娄董,三成高粱七成大米,营养均衡。"
王汉林指着墙上的《增产节约公约》,
"您碗底要剩饭,下回就给您换纯高粱饭。"
“现在做不到都是细粮,这还是我求爷爷告奶奶求来的,不然都是高粱米了。”
大家在这思索着,都知道这年头都难,做到这样已经不易啦!
“小王啊 ,那你这鱼段也不一样 啊,重量有轻有重你怎么做到公平 啊!”李书记问道
“书记,做到绝对的公平真的做不到,因为这也不是标准件。相对来说能做到公平,看见那个秤了吗!”
“我们的战士都是统一的饭盒,一个装饭一个装菜,如果感觉自己的少了自己称重。”
“打饭窗口那边的桌子上的秤就是干这个用的,我也依找来一个天平秤在哪,每天都有随机的人来校准。防止有人做手脚,我们保卫科的食堂一定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书记,您跟我来,看见一进食堂的大门了吗?
您看这个黑板,我们每天做的什么,每一份大致多重,每一份需要多少饭票!
这里都写的很明白,这是公示板,对于战士来说,这就是心里的心中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