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心站在省政务中心的大厅里,手里攥着商标异议申请表的回执单,上面盖着鲜红的公章。窗口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异议程序至少需要六十个工作日,而在这期间,苗韵公司仍然可以合法使用"仰阿莎"商标。
"六十天?"龙安心盯着那张纸,喉咙发紧,"我们的货已经在包装了,等不了那么久。"
工作人员是个年轻姑娘,涂着粉色指甲油的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没办法,流程就是这样。"她抬头瞥了他一眼,"除非你们能证明对方恶意抢注,或者……"
"或者什么?"
"或者有特殊政策支持。"她压低声音,"最近省里在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项目,你要是能搭上这条线,说不定能加快。"
龙安心正要追问,手机突然响了。是吴晓梅。
"村里出事了,"她的声音压得很低,背景音里隐约有争吵声,"李老板派人来收刺梨,价格比市场高两成。杨婶她们已经动摇了。"
龙安心的指节捏得发白。刺梨是合作社今年主推的产品,如果原料被截胡,就算赢了商标官司也没用。
"拖住他们,"他咬着牙说,"我马上回来。"
挂断电话,他转身时撞到了一个人。
"抱歉——"龙安心抬头,愣住了。
站在他面前的是个穿深蓝色制服的男人,胸牌上写着"行政审批处王立明"。对方也怔了一瞬,随即瞪大了眼睛。
"龙安心?"
政务中心三楼的办公室里,王立明给龙安心倒了杯茶。十年没见,当年的大学室友已经发福了不少,头发稀疏,但眼睛还是和以前一样透着精明。
"真没想到在这儿遇见你,"王立明笑着摇头,"听说你回老家搞农业了?"
龙安心点点头,简单说了合作社的事,包括商标被抢注的困境。王立明的表情渐渐严肃起来。
"苗韵文化?"他皱眉,"这家公司最近很活跃,专挑少数民族文化符号下手。"他翻了翻桌上的文件,"上个月他们还抢注了侗族的'鼓楼酿'商标,被民宗委叫停了。"
龙安心的心跳加快了:"有办法解决吗?"
王立明沉吟片刻,突然拉开抽屉,取出一份红头文件:"看看这个。"
文件标题是《关于加强原住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通知》,落款是省知识产权局和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新政策,"王立明指着其中一条,"对恶意抢注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行为,可以启动快速撤销程序。"
龙安心的手指微微发抖:"需要什么材料?"
"证明'仰阿莎'是你们苗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并且你们在先使用。"王立明顿了顿,"最好有老寨子的实物证据,比如古歌记载、老绣片之类的。"
龙安心立刻掏出手机,翻出吴晓梅之前拍的祖传绣片照片:"这个够吗?"
王立明仔细看了看,点头:"可以试试。"他看了眼手表,"民宗委的李主任今天正好在,我带你过去。"
民宗委的办公室在五楼,走廊上挂着各民族的合影。龙安心跟在王立明身后,心跳如擂鼓。
李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头发花白,戴着黑框眼镜。听完龙安心的陈述,他拿起绣片照片端详许久。
"这个纹样……"他突然问,"是不是和清水江流域的《仰阿莎古歌》有关?"
龙安心一怔:"您知道这首古歌?"
李主任笑了笑:"我是侗族,但小时候听苗族朋友唱过。"他转向电脑,调出一份文件,"去年我们做过非遗普查,你们凯寨的务婆是不是还会唱全本的《仰阿莎》?"
龙安心连忙点头。
"那就好办了。"李主任敲了几下键盘,"根据《非遗法》第二十六条,传统知识持有者有权禁止他人不当利用。"他打印出一张表格,"填这个,附上务婆的古歌录音和绣片照片,我们走加急程序。"
龙安心接过表格,手有些抖:"多久能有结果?"
"最快三天。"李主任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不过,苗韵公司背后有人,你们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拿到加急申请的受理单后,龙安心立刻往车站赶。天色已晚,最后一班回县城的车已经发车,他只好在汽车站附近的招待所住下。
房间狭小潮湿,墙皮剥落。龙安心刚放下行李,手机又响了。这次是阿公。
"后生,村里闹起来了,"老人的声音沙哑,"李老板的人带着现金来收刺梨,杨婶她们已经签了合同。"
龙安心的心沉了下去:"吴晓梅呢?"
"带着年轻人拦在村口,但撑不了多久。"阿公咳嗽了两声,"你那边怎么样?"
龙安心简要说了民宗委的支持,阿公沉默片刻,突然说:"明天回来前,去趟老银匠家。"
"银匠?"
"对,吴晓梅她叔公。"阿公的声音压得更低,"他手里有老东西,能帮上忙。"
第二天一早,龙安心按照阿公给的地址,找到了藏在老城区巷子里的银匠铺。铺面很小,门口挂着褪色的蓝布帘子,上面用白粉笔画了个简易的银壶图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