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的大梁换新那天,整个寨子像过节一样热闹。男人们合力将那根粗壮的杉木抬上屋顶,女人们在下面唱着《上梁歌》,孩子们争抢从梁上抛下来的糯米粑粑。龙安心站在人群中,看着阿吉和其他年轻人小心翼翼地将大梁安放到位,心头涌起一股莫名的成就感。
"龙哥!"张明突然挤到他身边,手里举着手机,"刚收到的邮件,大问题!"
手机屏幕上是一封英文邮件,来自法国的客户。龙安心眯着眼睛辨认那些字母:"图案...不一致?质量...下降?什么意思?"
"他们说收到的三十套'十二个太阳'礼盒,里面的绣片图案严重走样,"张明快速翻译道,"蝴蝶纹的触角变成了直线,星辰纹缺了几颗角...要求全部退货,还要我们赔偿违约金。"
龙安心的后背沁出一层冷汗。这批货是上周发出的,专门按照法国博物馆的要求定制的高端礼品,单套售价高达一千二百元。如果全部退货加上赔偿,合作社半年的利润就泡汤了。
"不可能,"他摇头,"每套绣片都是吴晓梅亲自检查过的。"
"但邮件里附了照片,"张明划动屏幕,"你看,这绣工明显粗糙多了。"
照片上的绣片确实有问题——线条僵硬,配色混乱,连最基本的"三正一反"纹样规则都没遵守。龙安心的心沉了下去,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根本不懂苗族刺绣的人做的。
"去合作社,"他转身挤出人群,"查这批货的全程记录。"
合作社的办公室里,龙安心翻出最近一个月的生产日志。根据记录,那三十套绣片应该是由吴晓梅的堂叔吴老四那组人完成的。但吴晓梅作为质检员,在验收栏签了字。
"吴晓梅不可能放过这种错误,"龙安心喃喃自语,"除非..."
"除非她没看到实物。"张明接话,指着物流记录,"看这里,这批货是半夜突然加单,吴老四说他们组连夜赶工,第二天一早直接发往县里快递点,绕过了常规质检流程。"
龙安心抓起外套:"找吴老四问问。"
他们在寨子西头的酿酒坊找到了吴老四。中年人正和几个亲戚品尝新酿的米酒,脸上泛着红光。看到龙安心,他热情地招手:"来来来,尝尝今年的新酒!鼓楼修好了,该庆祝庆祝!"
"四叔,"龙安心没接酒碗,"上周发法国的那批绣片,是你组里做的?"
吴老四的笑容僵了一下:"是啊,怎么了?"
"客户说图案全错了,要退货赔偿。"
酒碗"咣当"一声掉在地上,米酒洒了一地。"不可能!"吴老四的声音陡然提高,"我们按图纸做的,一模一样!"
龙安心拿出手机给他看照片:"这像是一样吗?"
吴老四盯着屏幕,脸色渐渐发白。他转身对那几个亲戚说了几句苗语,那几人立刻放下酒碗溜走了。空荡荡的酿酒坊里,只剩下发酵桶冒泡的咕嘟声。
"四叔,"龙安心放软语气,"到底怎么回事?"
中年人颓然坐在长凳上:"时间太紧...我婆娘她们手慢...就找了邻寨的几个姑娘帮忙..."
"什么?"龙安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把绣片外包了?给不懂苗绣的人?"
"她们价钱便宜嘛!"吴老四辩解道,"再说图案都是按你们给的图纸绣的,谁知道法国人这么较真..."
龙安心强压怒火:"图纸只是参考!真正的苗绣要靠歌诀和记忆,每个纹样都有特定针法和寓意。那些姑娘会唱《刺绣歌》吗?知道星辰纹为什么要绣七组吗?"
吴老四不说话了,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
"最严重的是你绕过质检,"龙安心继续道,"现在货到法国了,我们怎么办?"
"那...那赔钱呗,"吴老四嘟囔着,"反正合作社现在有钱了..."
这句话像根针扎进龙安心心里。他深吸一口气:"四叔,我们卖的不是普通商品,是苗族文化。法国人愿意花大价钱买,是因为相信这是真正的、纯粹的苗族艺术。一旦信任破裂,以后谁还买我们的产品?"
吴老四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慌乱:"那...那现在怎么办?"
"首先,那批货发出去几天了?"
"四天。走的是航空快递,应该到巴黎了。"
龙安心快速计算着时间差:"如果现在联系快递公司拦截,或许还来得及在清关前追回来。"他转向张明,"你马上给法国客户打电话,诚恳道歉并承诺重新制作正品。我去县里快递点查物流信息。"
"我也去。"一个虚弱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吴晓梅站在那里,脸色苍白,额头上还贴着退烧贴。
"你发烧呢,"龙安心快步走过去,"回去休息。"
吴晓梅摇摇头,径直走到吴老四面前:"四叔,你把绣片给了谁?"
堂叔不敢直视她的眼睛:"就...邻寨杨家那几个姑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