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吴晓梅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我查到了!这个基站是特批的'实验性增强型5G节点',环境影响评估只考虑了电磁辐射,完全没有提到地下设备和次声波影响!"
龙安心接过文件快速浏览。在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中,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基站的功率是可调节的,而过去一周正好处于"全负荷测试期"。
"这就是为什么蜂群突然迁徙,"他恍然大悟,"测试期开始了,次声波强度增加了。"
杨教授严肃地点点头:"昆虫对次声波比人类敏感得多。持续的次声波干扰会破坏它们的导航系统,导致群体行为异常。"他转向团队成员,"立刻采集土壤和植物样本,我们需要确凿的证据。"
龙安心看着眼前这座冰冷的金属塔,感到一阵愤怒涌上心头。现代科技的发展,难道一定要以牺牲最基础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吗?
"我们能做什么?"他问道,"要求他们关闭基站?"
杨教授摇摇头:"恐怕没那么简单。这是省里的重点工程,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很难叫停。"他顿了顿,"但是...也许可以找到折中的办法。比如调整散热系统的频率,或者在蜜蜂栖息地和基站之间设置屏障。"
龙安心想起了务婆的话:科学和古歌,就像蜜蜂的两只翅膀。也许解决之道就在两者的结合中。
"杨教授,"他突然说,"苗族有一种传统的'地脉调节'方法,用特定形状和材质的石块排列,可以改变局部的地磁场。如果我们在基站和村子之间设置这样的石阵..."
杨教授眼睛一亮:"你是说构建一个人工的次声波屏障?理论上确实可行!"他兴奋地搓着手,"我们需要计算最佳位置和石阵参数,同时监测蜜蜂的反应..."
"务婆知道怎么做,"龙安心说,"古歌里有详细的记载。"
---
第三天日落时分,龙安心站在合作社仓库前,看着最后一群蜜蜂飞入新制作的杉木蜂箱。经过三天的甜酒祭祀和杨教授团队的次声波干预,蜂群终于安定下来,接受了这些传统蜂箱作为临时家园。
在基站那边,一个由务婆指导、杨教授团队科学优化的石阵已经建成,将大部分次声波反射回了无人区。县移动公司也同意调整散热系统的运行频率,避开蜜蜂最敏感的波段。
吴晓梅走到龙安心身边,手里捧着一片金灿灿的蜂巢:"尝尝,这是今天刚采收的。杨教授说这里的蜂蜜含有特殊的酶,可能和蜜蜂应激反应有关。"
龙安心掰下一小块放入口中。蜂蜜的甜味中带着一丝微妙的辛辣,像是混合了雷公山特有的草药香气。他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带他去采野蜜的情景,那种纯粹的、来自大自然的甜味,似乎与此刻口中的味道重合了。
"杨教授说想研究这种蜂蜜的药用价值,"吴晓梅说,"如果真如务婆所说,这是'逃难蜜',可能含有普通蜂蜜没有的成分。"
龙安心望向远处的雷公山,夕阳将山顶染成了金色。他想起了古歌中的一句话:蜜蜂是山神的信使,它们飞去哪儿,哪儿就有生命。
"告诉杨教授,我们愿意配合研究,"他说,"但有一个条件——研究成果必须首先用于保护蜜蜂,而不是利用它们。"
吴晓梅微笑着点头:"这才是阿耶玳的精神。"
夜幕降临,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群山背后。合作社仓库前的空地上,十个传统蜂箱静静地排列着,里面住着雷公山的新客人。龙安心知道,当春天来临,野花重新开满山坡时,这些蜜蜂会回到它们真正的家园。而到那时,凯寨的人们也将学会用新的眼光看待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他转身走向村子,身后传来蜜蜂轻柔的嗡嗡声,像是古老的歌谣,又像是未来的私语。
---
喜欢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请大家收藏:(www.2yq.org)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