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利品清点
老君庙战役结束后的第三天清晨,山间的雾气还未散尽,陈长安已经站在临时搭建的露天仓库前。他的皮靴踏过潮湿的泥土,发出轻微的咯吱声。这个由三间农舍扩建而成的战利品堆放点,此刻正散发着钢铁与火药混合的独特气息。
"团长,最后一车运回来了!"张大彪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这个铁塔般的汉子此刻满脸烟灰,左臂还缠着渗血的绷带,但眼睛里却闪着兴奋的光。
陈长安点点头,接过他递来的清单。纸张已经被汗水浸得有些发皱,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却让他瞳孔微缩:
武器类:
三八式步枪:487支(完好的312支,需修理的175支)
歪把子轻机枪:28挺(全部完好)
九二式重机枪:4挺(2挺需更换枪管)
掷弹筒:15具
九二式步兵炮:3门(附带完整炮架和瞄准具)
迫击炮:12门(60mm口径8门,81mm口径4门)
弹药类:
6.5mm步枪弹:8.7万发
7.7mm机枪弹:3.3万发
70mm步兵炮弹:120发
81mm迫击炮弹:480发
手榴弹:900余枚(日制91式占七成)
其他物资:
军用罐头:300箱(每箱24罐)
精米:2000袋(每袋30公斤)
军用毛毯:400条
医用酒精:50升
磺胺粉:50公斤
"好家伙..."陈长安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清单边缘。这些数字在他脑海中自动换算成战斗力——足够武装两个标准步兵团的装备,能让一个主力团连续作战三个月的弹药储备。系统扫描功能悄然启动,视野中浮现出淡蓝色的光幕,将每项物资的价值评估以百分比形式标注在旁边。
"团长,咱们这次可真是发了!"年轻的警卫员小王忍不住插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排闪着冷光的机枪,"要是把这些都装备给咱们团..."
"都装车。"陈长安突然打断他,声音平静得像是讨论晚饭吃什么,"通知运输连,明天天亮前必须运到总部。"
仓库里突然安静下来。张大彪的嘴张了张,最终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他太了解自己的团长了——这个决定看似突然,实则必然。系统光幕上跳动的红色警告标识只有陈长安能看见:物资囤积风险值87%。这批装备留在独立团,不仅会招来日军疯狂的报复,更会让其他兄弟部队陷入更艰难的境地。
"老张,"陈长安走到一挺九二式重机枪前,手指抚过冰凉的枪管,"记得上个月三营打阻击战时,三个人轮流用一杆老套筒吗?"
张大彪的拳头猛地攥紧。那场战斗的惨烈场景又浮现在眼前:三个战士轮流使用唯一能打响的步枪,最后全部牺牲在阵地上,至死都保持着传递武器的姿势。
"我这就去安排。"张大彪转身时,陈长安分明看到他用手背快速抹了下眼睛。
(2)夜会旅长
凌晨两点四十分,总部的灯光依然亮着。
陈旅长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时,下意识就摸向了枕下的手枪。当他看清站在雨幕中的身影时,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
"陈长安?你小子大半夜的..."
"旅长,借一步说话。"陈长安的雨衣下摆还在滴水,但眼神亮得惊人。
十分钟后,当陈旅长掀开卡车篷布的瞬间,煤油灯昏黄的光线照出了令他终身难忘的景象:十二辆大车上,整整齐齐码放着涂满枪油的武器,迫击炮的炮管在阴影中泛着冷光,弹药箱堆成了小山。
"这...这..."向来以沉稳着称的旅长竟一时语塞。他猛地转身揪住陈长安的衣领,"你他娘的把鬼子军火库搬空了?"
陈长安嘴角微微上扬,从怀中掏出一份详单:"三成留给兵工厂做研究样本,特别是这几门步兵炮。"他的指尖在某行文字上轻轻一点,"剩下的请总部统一调配。"
系统光幕在此时展开,将九二式步兵炮的关键数据投射在陈长安视野中:膛线磨损度0.15mm,击发机构完好率92%。这些数据对于根据地的兵工厂而言,比黄金还要珍贵。
旅长的手微微发抖,清单上的数字在他眼中化作了无数个战斗场景:战士们不用再拿着大刀冲向机枪阵地,游击队员不必用土地雷硬拼装甲车...
"有个情况要单独汇报。"陈长安突然压低声音,"我们俘虏了一个日军少尉。"
旅长的眼神立刻锐利起来:"审讯出什么了?"
"已经转交敌工部了。"陈长安面不改色,"不过..."他装作不经意地扫视四周,确定无人偷听后,从贴身处摸出一张折叠的纸片。
旅长展开后倒吸一口冷气。这是一幅手绘的华北地图,上面用红蓝两色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符号,最令人心惊的是那些画着骷髅标志的地点——日军的化学武器仓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