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一个军曹小跑过来,"发现搬运痕迹,支那人用的是独轮车,往山区方向去了。"
佐藤拔出战刀,指向远处的村庄:"搜!挨家挨户地搜!肯定藏在村里!"
两个小时后,士兵们垂头丧气地回来报告:没有发现任何铁轨的踪迹。倒是在几个农户家里搜出了几段铁轨切割成的小块,但加起来还不到一米长。
"愚蠢!"佐藤气得浑身发抖,"他们肯定有秘密冶炼点!去查,最近哪里有异常的烟雾!"
军曹为难地说:"阁下,山区农户家家都有铁匠炉,烟雾根本无法分辨......"
佐藤突然冷静下来,眯起眼睛:"上次抓到的土八路怎么说?"
"他说...说铁轨都变成枪了。"军曹结结巴巴地报告,"卑职以为他在胡说......"
"枪?"佐藤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就凭那些土八路?用铁轨造枪?"他轻蔑地摇摇头,"帝国最先进的兵工厂都需要精密机床加工枪管,他们拿什么造?石头和木棍吗?"
军曹不敢反驳,但心里隐约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最近几次扫荡中,八路军的火力明显增强了,不仅出现了自制的手榴弹,甚至还有了仿制的迫击炮......
"加强铁路巡逻。"佐藤收刀入鞘,"特别是夜间,每公里安排一个岗哨。再发现铁轨丢失,全体切腹谢罪!"
炼钢炉喷吐着炽热的火焰,将山洞映照得如同白昼。陈长安戴着自制的石棉手套,用长铁钩调整着炉内的坩埚位置。炉温已经升到1300度,铁轨碎片在坩埚中慢慢融化成橘红色的液体。
"再加点石灰石。"陈长安对助手喊道,"硫含量还是偏高!"
王铁山在一旁监督着浇铸工序。融化的钢水被倒入预热的模具中,形成粗制的枪管毛坯。这些毛坯经过初步冷却后,会被送到隔壁山洞进行精加工。
"第七炉了。"王铁山擦了把汗,黑乎乎的脸上只留下两道白印子,"这批钢水成色不错,气泡少。"
陈长安点点头,摘下手套检查刚冷却的毛坯。断口呈现均匀的灰白色,质地细腻,没有明显的杂质或气孔。比起之前用废旧铁器炼的钢,这批用铁轨炼制的钢材质量确实上了一个台阶。
"含碳量0.3%左右,正好做枪管。"陈长安满意地说,"锰含量也比预期高,抗疲劳性能会更好。"
王铁山听不懂这些术语,但他知道这批枪管肯定更耐用。上个月测试的第一批铁轨步枪,连续射击一百发都没出现膛线磨损,比用铁锅炼的强多了。
"陈工!"一个通信员匆匆跑来,"李团长的'谢礼'到了!"
陈长安跟着通信员走出山洞,只见空地上摆着四门崭新的迫击炮,旁边是几箱炮弹。更令人惊喜的是,还有两台汽油发动机和几箱工具。
"李团长说,这是额外送的。"通信员敬了个礼,"昨晚他们用这批炮端掉了平山炮楼,缴获了不少好东西。"
陈长安抚摸着迫击炮冰凉的炮管,心中感慨万千。这些武器是用铁轨换来的,而铁轨又将被制成更多武器,形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日本人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他们用来掠夺中国资源的铁路,正变成抗日武装的武器来源。
"告诉李团长,下批步枪优先供应独立团。"陈长安对通信员说,"另外,发动机来得正是时候,我们正准备扩建机床车间。"
通信员刚走,又有人来报:丁伟团长的新二团昨晚拆了近三里铁轨,现在正往这边运送。陈长安赶紧组织人手准备接收。按照现在的炼钢速度,这批铁轨三天后就能变成枪管,一周内组装成步枪。
"咱们这是把鬼子的血管接自己身上了。"王铁山咧着嘴笑道,"他们铺多少,咱拆多少,最后都变成打他们的子弹!"
太原,日军第一军司令部。
筱冢义男中将面色阴沉地听着汇报,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面。参谋们大气都不敢出,会议室里只有那个倒霉的铁道部队参谋颤抖的声音。
"...本月累计丢失铁轨十二公里,主要集中在正太线和平汉线支线...虽然及时修复,但运输效率下降了30%..."
"原因?"筱冢义男冷冷地问。
参谋咽了口唾沫:"初步判断是八路军有组织的破坏活动...他们似乎特别针对含锰量高的区段..."
"我不是问这个。"筱冢义男突然提高音量,"我是问,为什么抓不到人?为什么阻止不了?"
参谋额头渗出冷汗:"八路军行动诡秘,多在夜间作业...当地村民也参与掩护...我们增派了巡逻队,但铁路线太长..."
"愚蠢!"筱冢义男猛地拍桌,"铁轨不会自己长腿跑掉!那么多钢铁,他们肯定有集散地和加工点!给我查!"
"嗨依!"参谋立正低头,"航空侦察发现山区有几处可疑烟雾,可能是冶炼点...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