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的黎明,陈长安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看见王有田满身是雪:"县长,马家粮行连夜运粮的车队,在野狼沟被劫了!"他们赶到现场时,雪地上杂乱的脚印中,有几个特别清晰的胶鞋印——正是培训班统一配发的鞋底花纹。
"有意思。"陈长安蹲下身,从车辙里抠出半片冻硬的窝头,"咱们的'毕业考试'提前了。"他望向远处山梁,那里隐约有个人影在挥动白毛巾——是上周派去马家当账房的那个"学员"。
四、成钢(模式成型)
深秋的晒谷场上,结业仪式变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答辩会"。来自圣地的观摩团刚坐下,就被眼前的场景震住了:
民兵队长用缴获的日军掷弹筒演示"杠杆原理",竹竿绑着磨盘石,精准地砸中三十步外的"坦克靶"——那是用茅草扎成的九七式坦克模型,上面还贴着"武运长久"的残破标语。
妇女主任捧着的"流动账本"在观摩团手里传阅。每页都按着村民的指印,空白处是歪扭的签名和画押,有个叫"王二妮"的名字旁还按着个小小的手印——后来才知道是她六岁女儿代写的。
最令人称奇的是小林觉带领的"敌情模拟组"。他们用日语演出改编版《白毛女》,当演到穆仁智逼债时,台下真有个老汉朝"汉奸翻译官"扔鞋底。演员们谢幕时,观摩团发现"黄世仁"的扮演者——那个总坐在角落的粮行伙计,袖口还沾着面粉。
陈旅长悄悄对三号首长耳语:"您看打算盘那姑娘,三个月前还是被拐卖的童养媳..."话音未落,姑娘已经站上条凳:"报告首长!俺们组发现公粮征收新漏洞——"她哗啦抖开账册,"富户拿霉粮充数,是因为验粮员都被抽去修工事了!"
李云龙突然指着远处新砌的砖墙大笑。墙上"平安模式"四个大字墨迹未干,下面不知谁用炭条画了幅漫画:陈长安的脑袋长在算盘上,正在拨弄鬼子的钢盔。漫画角落里还藏着行小字:"跟鬼子算总账"。
傍晚的庆功宴上,炊事班端出二十坛陈醋泡的腊八蒜。陈长安刚夹起一瓣,突然盯着坛底愣住了——那里隐约可见"昭和十五年"的釉下彩。小林觉脸色煞白地站起来,却听见陈长安大笑:"好!这才叫'以彼之器,养我之兵'!"
五、星火
冬至那天,陈长安正在批改学员的《冬防计划》,赵刚匆匆进来:"山城的嘉奖令到了。"绸布卷轴展开到一半,露出"实验区"三个烫金字时,通讯员突然闯进来:"圣地急电!"
电报纸上只有八个字:"墙外开花,谨慎施肥。"陈长安走到窗前,今冬第一场雪正纷纷扬扬落下。学员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各乡派发《冬防手册》,有个戴眼镜的小伙子滑倒在衙门口,怀里跌出本手抄册子。风翻动书页,露出里面夹着的《良友》画报剪页——宋美龄视察妇女扫盲班的照片被改造成了识字卡片。
更远处的城墙上,小林觉带着新学员在刷标语。石灰水写的"军民鱼水情"后面,跟着行不起眼的日文假名——细心人会发现,那是宫泽贤治的诗句:"不畏风雨,不畏冰雪"。
夜幕降临时,陈长安独自来到教室。煤油灯下,墙上的《平安县行政流程图》显得格外清晰。他忽然发现流程图角落有个铅笔画的箭头,指向"敌占区情报网"的方框,旁边是李云龙狗爬般的字迹:"借两个会鬼子话的学员用用"。
窗外传来悠扬的口琴声,是王有田在吹《太行山上》。雪地里,一行新鲜的脚印通向马厩——那里拴着三匹备好鞍的骡子,鞍袋里露出算盘和日语教材的一角。
喜欢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请大家收藏:(www.2yq.org)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