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啸站出来道:“尚书其实是不了解孟益,这人是有大才的,至于病嘛,早已好了。”
陆衡无言以对,景帝道:“哦?你们怎么看?”
陆衡这边也就陆衡和周松等人知道孟益的事,他们是绝对不同意孟益做主帅的,但是其余人不了解情况,肯定不会附和他们,他们又不能明说孟益如何如何,那么以景帝的个性,他们说了也是白说。
于是几人都憋得脸红脖子粗,稍微挠一下头,原本不多的头发更少了。
李啸集团纷纷出言道:“大将军所言甚是,有孟将军出马,必定马到功成。”
景帝知道前面狄初的情况,就是打死不愿意出征,又怕这孟益撂挑子,于是问道:“孟益呢?你意下如何?”
这孟益本是李啸提拔起来的人,李啸早有交代,此刻听到景帝相问,孟益早有言辞,于是道:“启禀陛下,微臣愿领兵平定叛乱。”
景帝大喜,道:“如此,朕就封你为北中郎将,即日点兵出征。”
这时李啸又道:“启禀陛下,微臣这边调集京师附近北军兵力,除去洛阳防卫必要的兵力以外,尚能抽出一万五千精兵交付于孟将军。”
柳开生一听,一万五千,真的是不少了。
现在洛阳也就四五万兵力,抽出一万五千兵力实在是洛阳的最大限度了。
因此柳开生也不说话,毕竟曹淳号称十几万,实际上的能战之兵也就一两万顶了天了,其余大多是些老弱病残,甚至是妇女也来滥竽充数。
景帝道:“如此甚好。”
又问道柳开生:“皇儿随军出征还需要些什么人或者物?”
柳开生早有定计,闻言答道:“父皇,北部尉徐明,勇猛善战,有大将之材,东川韩瑜有帝佐之才,可为参军,儿臣想若有二人随军出征,则事半功倍。”
“甚好,如此加徐明为偏将军,韩瑜为行军参军,择日随大军出征。”
一切既定,刘静就打算宣布退朝,而就在这时,虎贲中郎将狄初和典军校尉萧岳对望一眼,同时出班道:“陛下,下官愿随孟将军征战幽州。”
随着二人话音一落,原本吵吵嚷嚷的朝堂瞬间寂静无声,这一下不仅是景帝蒙圈了,柳开生、萧烈、狄印、狄颜、李啸等人也尽皆蒙圈。
旋即,反应过来的景帝大怒,怒拍龙椅道:“狄初,你他喵的是在逗我吗?前番让你担任主将,你跟朕讲要监察洛阳,现在一切既定,你又跳出来要随军出征,难道洛阳你就不要了吗?妈个蛋的,今天你要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朕要把你贬为庶民!”
景帝一声咆哮,龙威震慑,群臣大惊,狄初要是被贬为庶民,那可是连降十八级啊,个个心说狄初你这是抽哪门子的风,专挑景帝霉头触。
景帝的龙威碾压让狄初也是暗暗擦了一把冷汗,这事儿闹的实在是有些操蛋,一开始狄初是担心这叛难平,这才不敢担起大任,但现在不一样了,主将有孟益了,自己随军捞功勋就好,其次最关键的则是柳开生的原因了。
以狄初和萧岳对柳开生的了解,这人人小鬼大,无利不起早,现在却是吵破天的要跟着去凑热闹,为什么?那肯定是有利可图啊,既然有利,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而萧岳的意思也差不多了,萧岳现在是典军校尉,但这典军校尉哪里能满足萧岳的胃口,因此也想要凑功勋,爬体制。
狄初深深吸了一口气,组织一番语言,这才讪讪道:“陛下,前番微臣不愿为主将,是因为怕资历太浅,难以服众,平叛失败,微臣担责事小,但耽误朝廷大事,初就万死莫辞了啊,陛下。”
狄初一语既落,声泪俱下,又言辞凿凿,说得大义凛然,搞得景帝也是一愣,景帝心肠软,也不好过多的埋怨狄初,于是龙威渐消,问道:“就算如此,那你走之后,洛阳监察一事怎么办?”
见景帝息怒,狄初也松了口气,道:“初回去细细思量,发现洛阳有陛下和大将军坐镇,稳如泰山,谁敢造次?又何须监察?初留在洛阳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狄初这话把景帝和李啸的马屁都拍了,经不起吹捧的景帝顿时又开始飘飘然起来。
李啸则是一脸担忧,狄初萧岳虽然和柳开生走得比较近,但在对付宦官上面,还是和李啸走在一条战线上面的,而李啸整了幺蛾子,知道此行凶险万分,因此非常恼火狄初萧岳自作主张要去平叛。
当然李啸也不敢把话说得太明白,于是道:“狄初,萧岳,你们可要想好了啊。”
萧烈和狄颜、狄印也道:“你们两个别搞事情了,老实点,快点回来。”
面对众人的劝阻,狄初萧岳不以为意,他俩现在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于是眼神示意众人,仿佛是在说:你们别闹,我们心里有数。
但他们的眼神明显不被众人理解,于是狄初萧岳对望一眼,道:“陛下,诸位,不必多言,我二人心意已决,报效国家正待此时,我二人义不容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