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交谈深入交谈,少年发现这些个贵族子弟是真的在认真倾听,态度也逐渐热络起来。
“今年粮食可还够吃?”
“你平时玩什么?”
“今晚吃什么”
……
三日后。
日落时分,学子们陆陆续续拖着疲惫的步伐,却带着明亮的目光回到集合地。
这三日里,他们各有收获。
有人袖口沾满泥土,那是为孤寡老人修补漏雨屋顶的痕迹。
有人袖袍残留墨香,那是教授村里孩童识字时留下的痕迹。
有人身上残留着药草味儿,那是为村民治疗多年顽疾的残留。
……
孔宣坐在路边,静静地听着学子们的汇报,眼眸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这才是大王想要的结果吧,让这些未来的栋梁之材,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双手触摸民生,用心感受他们将要守护的大商。
游学的时间一天天过去。
学子们的足迹踏过田间地里,穿过喧嚣的市集,登上云雾缭绕的高山,渡过湍急奔涌的河流。
他们看到了大商真实的一面。
田间佝偻的老农,汗水浸透破旧衣衫,却依然难逃饿。
市集中巧手的工匠,十指布满老茧,却饱受盘剥的工匠。
深山中躲避徭役的猎户……
……
每一处见闻,都在学子们心中刻下深深的印记。
他们开始明白,书籍上的国泰民安四个字,需要多少人用血汗来书写。
两个月后。
孔宣将学子们召集到一处开阔的平原。六千余学子列阵而立。
两个月的游历,让这些稚嫩的面孔,多了几分成熟。
孔宣的目光扫过众人,高声道:“御剑术你们都学会了吧。”
“会。”六千余学子的声音在平原上回荡。
孔宣腰间青铜长剑铮地一声出鞘,剑身泛起灵光,静静悬浮于空。
他足尖轻点,飘然立于剑上,衣袂翻飞间宛若谪仙。
孔宣的声音在法力加持下,清晰传入每个学子耳中:
“修行之道,非独善其身,更当兼济天下。”
“吾带你们御剑巡游,便是要让大商百姓亲眼见证,他们的子弟已成长为何等模样。”
“忠于大王,忠于大商。”
“忠于大王,忠于大商。”
学子们齐声呐喊,声震九霄。
“出剑。”
“铮——”
六千柄青铜法剑同时出鞘,剑鸣之声汇聚成浩荡长吟。
初时,只见零星剑光歪斜升起。
不时有人因为不熟悉惊呼坠落,但很快就被同窗施展法力稳稳托住。
孔宣凌空而立,时而拂袖助那些摇晃的身影稳住身形,时而指点剑诀要领。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剑光稳稳升空,在朝阳下交织成一片法力光网。
“凝神静气,剑随心动。”孔宣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
孔宣立于飞剑之上,目光扫视在场的学子,高声道:
“今日吾护着尔等巡游大商山河,来日尔等当护着学弟学妹们守卫这大商山河。”
“是,学生谨记孔师教诲。”学子们齐声回应。
凤一等人,振臂展开玄鸟大旗,和学宫旌旗。
刹那间,六千柄青铜法剑同时绽放光华,剑鸣之声响彻云霄。
玄鸟旗帜与学宫旗帜在罡风中烈烈飞扬。
六千余名学子同时御剑升空的景象,足以让任何见到的人永生难忘。
青铜法剑反射着阳光,在空中形成一片金色的云霞。
从朝歌城到东夷边境,从北地雪原到南疆丛林,大商百姓纷纷抬头,惊讶地指着天空。
“快看,那是什么?”
“仙人?”
“问道学宫?”
“那是……那是问道学宫的学子。”
“是大王的门生。”
“我艹,真的能飞啊……”
“那些孩子才进入学宫多久啊,这就能飞了。”
……
最震撼的莫过于那些学子的亲人们。
看到自己的孩子御剑飞过家乡上空时,无数家庭喜极而泣。
向着朝歌城的方向跪拜。
他们知道,自己的血脉已经成为了真正的人皇门生,未来大商的栋梁。
原本还因为帝辛收取运河不满的诸侯,见到漫天御剑飞行的修士后,瞬间放下了心中不满。
“这还有什么不满的,大王说什么就做什么吧。”
东伯侯姜桓楚见到漫天飞行的学宫修士忍不住在心中感叹:
“大王此举真是高明啊。”
“既展示了武力,又起到震慑作用。”
“问道学宫也给了大商贵族和百姓修行的机会。”
“如此一来,大王的地位只会更加稳固。”
冀州侯苏护:“还好没有听信姬昌的话。”
“本侯倒是要看看,他西岐要怎么反商,如何与大王博弈。”
……
孔宣护一路使用法力,护着学子们御剑巡游结束后,学子们降落在朝歌城外。
与出发时相比,他们眼中少了些稚气,多了一份坚毅,
少了些盲从,多了一份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