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九月的最后一缕阳光渐渐消散,十月如约而至。北京城上空的天空格外湛蓝,秋风送爽,气温宜人,恰逢国庆长假来临。
"终于可以休息了!"陈思躺在宿舍的床上,双臂伸展,发出一声舒畅的叹息,"这一个月,感觉比高三还累。"
确实,自从加入校队后,两人的生活变成了一个严格的三点一线——教室、训练场、宿舍。陆弦在中场的调度能力和陈思在锋线的冲击力已经成为球队战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随之而来的是更高的训练要求和更大的体能消耗。与此同时,计算机系的课程难度也在不断上升,尤其是《离散数学》和《数据结构》,让许多新生焦头烂额。
李浩从电脑前转过身来,推了推眼镜:"我刚查了一下,这七天的假期,天气预报都挺好,最高温度23度,最低12度,非常适合出行。"他已经把自己的数据收集习惯延伸到了天气预报和出行建议上。
王磊放下手中的《线性代数》教材:"你们有什么计划吗?要不要一起去逛逛?我在北京住了这么多年,可以当导游。"
陆弦从书桌前抬起头,合上笔记本电脑:"正想跟你们商量这个。既然来了北京,总要见识见识首都的风采。"
陈思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当然要好好逛逛!故宫、天安门、长城、颐和园……我可是列了一大堆清单呢!"他从枕头下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景点名字,还有些被圈起来的餐厅名称。
李浩看了一眼那张纸,眉头微蹙:"按照你这个清单,估计需要两个月才能逛完。我建议按照区域划分,每天集中在一两个主要景点,这样效率最高。"
"听你的,数据大师。"陈思笑嘻嘻地说,然后转向王磊,"磊哥,你作为地道的北京人,给指条明路?"
王磊点点头,思考了一会儿:"长假期间,景区人会很多。建议第一天先去天安门广场和故宫,早点去排队;第二天可以去颐和园和圆明园;第三天去长城,建议八达岭,交通比较便利;第四天可以去798艺术区或者三里屯这样的现代地标;剩下的时间可以逛逛大学城,北大、清华都很漂亮…… "
"完美!"陈思一拍大腿,"就这么定了!"
李浩已经开始在电脑上规划具体路线:"根据往年国庆期间的客流量数据,故宫的参观人次峰值通常出现在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之间,所以我们应该早上七点出发,开门就进去……"
"浩哥,"陆弦无奈地打断他,"我们是去游玩,不是去执行军事任务。放松点,不要那么精确。"
第一天一大早,四人就起床收拾停当。王磊穿着简单的牛仔裤和格子衬衫,俨然一副标准学生模样;李浩则背着一个看起来很重的双肩包,里面装满了"必要的装备",包括相机、望远镜、地图、指南针、急救包,甚至还有一个小型气象站;陆弦和陈思则是运动休闲风,舒适又不失活力。
"出发!"陈思精神抖擞,率先冲出宿舍门。
北京的早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向大地。四人乘坐地铁,挤在拥挤的车厢里,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起,向天安门广场进发。
到达天安门广场时,广场上已经人头攒动,但相比往年,秩序井然。国庆的装饰特别隆重,巨大的花坛矗立在广场中央,造型各异的花卉拼成了祝福祖国的图案和文字。广场上空飘扬着无数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好壮观啊……"陈思仰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由衷感叹,"电视上看和亲眼所见真是两回事。"
陆弦站在广场上,目光扫过周围的建筑和人群,也不由得心生震撼。这里是国家的心脏,历史的见证,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重量。
王磊耐心地为大家讲解着天安门广场的历史和建筑特点,虽然声音时常被周围游客的喧哗声淹没,但他的热情丝毫不减。
李浩则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不停地拍照,还时不时掏出笔记本记录什么,引得周围游客频频侧目。
"浩哥,你在干嘛呢?"陈思好奇地凑过去看。
"我在记录游客流量变化和景点布局合理性,这些数据可能对优化旅游体验有帮助。"李浩认真地回答,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陆弦和陈思相视一笑,早已习惯了室友的这些"小癖好"。
参观完天安门广场,四人前往故宫博物院。尽管人流如织,但有了王磊这个"半专业导游"的带领,他们避开了最拥挤的区域,依然游览得十分顺畅。
"这就是传说中的金銮殿啊——"陈思站在太和殿前,双手叉腰,"真雄伟!在这里面上朝,皇帝肯定威风八面。"
"严格来说,这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王磊纠正道,"平时上朝是在乾清宫。"
李浩迅速补充:"太和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约35米,60根巨大的木柱支撑着殿顶,整体结构采用了精密的榫卯结构,没有使用一根钉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