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反常的指控
消毒水的气味刺得鼻腔生疼,林秋握着母亲的手,看着病床上老人浑浊的眼睛。自从三个月前母亲确诊阿尔茨海默症,她的记忆就像沙漏里的细沙,无可挽回地流失。如今,母亲甚至认不出她这个女儿,只是木然地盯着天花板。
"新型记忆移植疗法已经通过临床实验,或许能让您母亲的记忆得到恢复。"主治医生陈教授的话仿佛带来一线希望,"我们会将已故捐赠者的记忆植入患者大脑,这些记忆会与患者原有的认知产生融合。"
林秋犹豫再三,最终签下了同意书。她太渴望母亲能重新认出自己,哪怕只有一丝希望。
手术很成功。当母亲睁开眼的那一刻,林秋几乎喜极而泣。然而,喜悦转瞬即逝。
"他们杀了我!"母亲突然抓住林秋的手腕,力道大得惊人,"那杯咖啡有毒,他们往里面加了安眠药!"
林秋愣住了,母亲的眼神不再浑浊,取而代之的是恐惧与愤怒。
"妈,您说什么?谁杀了您?"
"我亲眼看到的!"母亲声音颤抖,"那天晚上,他们把我推下楼梯,还伪装成意外......"
这些描述让林秋毛骨悚然。她知道母亲被植入的是一位名叫苏晴的死者的记忆,而苏晴的死因,医院档案里明确写着是自杀。
"妈,苏晴是自杀的......"
"不!"母亲突然剧烈咳嗽,"他们篡改了现场,警察被收买了,这一切都是阴谋......"
林秋望着母亲激动的神情,心里泛起阵阵寒意。这真的只是记忆融合产生的幻觉,还是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真相?
深夜,林秋翻出苏晴的死亡档案。照片里的年轻女子笑容灿烂,很难想象她会选择自杀。档案显示,苏晴是从自家楼梯摔下,后脑勺着地,法医鉴定为意外死亡。
然而,母亲描述的细节与档案里的记录截然不同。她提到的咖啡、安眠药,还有推她下楼的凶手,这些在档案里只字未提。
难道母亲植入的记忆,真的藏着被掩盖的真相?
第二天,林秋来到苏晴生前居住的小区。老旧的居民楼里,邻居们对苏晴的评价出奇一致:温柔善良,性格开朗,怎么看都不像是会自杀的人。
"苏晴出事那天,我确实听到楼上有争吵声。"一位热心的阿姨回忆道,"但很快就安静了,后来就听说她摔下楼梯......"
林秋的心猛地一沉。如果母亲的记忆是真实的,那么这起看似普通的自杀案,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当她回到医院,却发现母亲的病房空无一人。护士告诉她,母亲被陈教授带去做检查了。
林秋在医院走廊焦急地等待,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母亲的尖叫声:"别碰我!你们都是帮凶!"
她顺着声音跑去,看见母亲正被几名医护人员按住,而陈教授站在一旁,神色复杂。
"这是记忆融合后的正常反应。"陈教授解释道,"患者可能会将植入的记忆误认为是自己的经历。"
林秋盯着母亲惊恐的眼神,心中的疑惑愈发强烈。真的只是正常反应吗?为什么母亲的描述如此真实,那些细节又该如何解释?
深夜,林秋收到一条匿名短信:"别相信他们,苏晴的死另有隐情。"
她握紧手机,寒意顺着脊梁蔓延。这场记忆移植手术,究竟是治疗手段,还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匿名短信的出现,暗示着苏晴的死背后存在更大的阴谋。林秋将如何追查真相?陈教授是否真的如他所说只是在进行正常治疗?母亲被植入的记忆,到底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第二章:消失的证据
匿名短信的震动声在寂静的病房里格外刺耳,林秋盯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光标,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短信末尾那个没有署名的句号。窗外暴雨如注,雨点击打在玻璃上的声音混着母亲断断续续的呓语,让她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第二天一早,林秋顶着黑眼圈来到市档案馆。泛黄的卷宗里,苏晴的死亡报告安静地躺在1998年3月15日的文件夹中。法医鉴定书上"意外跌落导致颅脑损伤"的结论被红笔反复圈画,现场照片里,血迹沿着大理石台阶蜿蜒而下,苏晴歪倒在楼梯转角,左手还攥着半杯冷掉的咖啡——与母亲描述的场景分毫不差。
"需要帮忙吗?"管理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吓得林秋差点打翻桌上的放大镜。对方盯着她手中的档案袋,镜片后的眼睛眯成细线,"苏晴的案子不是早就结了?"
这句话让林秋心头一紧。她强装镇定地笑笑,将档案塞回原处:"帮亲戚查点资料。"转身时,余光瞥见管理员迅速拿起座机话筒,压低声音不知在说些什么。
离开档案馆后,林秋鬼使神差地来到苏晴生前的住所。生锈的门牌号"302"在风中摇晃,她试探着按下门铃,门内传来拖沓的脚步声。开门的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看到她的瞬间,镜片后的瞳孔猛地收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