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高兴啊,哥俩嘛。赶忙请求她帮忙做几道下酒菜。母亲欣然应允,迅速走进厨房开始操持起来。没过多久,几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便被端上了餐桌。
接着,我们小心翼翼地将那张古朴的八仙桌搬到了屋子中央的地上。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和郭方建相对而坐,面前摆放着美酒佳肴。此时的郭方建看起来还有些稚嫩,身材略显瘦弱,仿佛一个尚未长大的孩子。然而,当他举起手中的小酒盅时,却又透露出一种与年龄不太相符的成熟感。
只见他轻轻抿了一口酒,脸上顿时泛起一抹红晕,样子着实可爱。看着他如此模样,我不禁笑出声来,心中暗自感叹:“这小子,长得跟个大娃娃似的,没想到居然也学会喝酒啦!”就这样,我俩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食物,一边愉快地交谈着,不知不觉间,时间悄然流逝……
郭方建与心爱的女子步入婚姻殿堂之后不久,家中再度传来喜讯——他竟然成功地考上了一所颇负盛名的技工学校!这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无疑是双喜临门的大好事。然而,当开学的日子逐渐临近,郭方建心中却充满了矛盾和不舍。因为一旦前往学校,就意味着要与新婚燕尔的娇妻分别一段不短的时光。
终于到了上学出发的那一天,郭方建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缓缓迈出家门。每走几步路,他便忍不住回过头来,深情地凝视着站在门口、泪眼婆娑的妻子。那目光仿佛要将她的模样深深地刻在心底,永不磨灭。
郭方建的脚步异常缓慢,甚至可以说是走走停停。有时候,他刚向前迈进一步,却又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迅速后退半步,似乎想要多停留片刻,再多看一眼自己的爱人。而他的妻子,则一直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爱意和眷恋的眼神注视着丈夫渐行渐远的背影。
就这样,郭方建三步一回头,走一步退半步,原本不长的路程被他走出了一种难舍难分的感觉。直到最后,他不得不咬咬牙,狠下心来加快步伐,渐渐消失在了道路的尽头……
郭方建的妻子,那可是个勤快贤惠的女人。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厨房时,她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在准备早餐的过程中,有一项特别的任务——给家中的老公公热上一杯香浓的羊奶。这个小小的举动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她对长辈深深的关爱和尊重。
郭方建的这位妻子不仅在照顾老人方面尽心尽力,家里的各种家务活也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是洗衣、扫地,还是买菜、做饭,她样样在行,从未有过丝毫的抱怨或懈怠。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营造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
这样的表现自然令郭兴邦叔叔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每当他来到我母亲家串门时,总是忍不住要对这位出色的儿媳妇赞不绝口。他会详细地描述儿媳平日里如何悉心照料家人,如何不辞辛劳地操持家务。言语之间,满是对儿媳的欣赏与感激之情。
1979 年的春节刚刚过去,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鞭炮烟火残留的气息。就在这样一个略带寒意但又充满生机的日子里,郭老叔带着他的儿子郭方建以及儿媳一同前来串门了。
郭方建此时看上去比以往成熟稳重了许多,他那坚毅而自信的面庞,稍微透露出一种历经世事的成熟感。只见他微笑着说道:“亲戚嘛,关键就在于要经常走动联络感情,如果长时间不来往,就算有血缘关系也算不上真正的亲属喽!”这番话从他口中说出,让人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与此同时,郭方建的妻子则在隔壁玉珍家聊得热火朝天。她可是个能言善道之人,口若悬河地夸赞着自己与郭方建之间的恩爱甜蜜、如胶似漆。她说他们夫妻二人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生活过得幸福美满极了。听她这么一描述,仿佛都能看到他们恩爱的场景浮现在眼前
我家还有一户姓赵的亲戚。这户赵姓亲属与我家的关系,源于父亲的一位姑姑出嫁至他们家而建立起来的。然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位姑姑并非父亲的嫡亲姑姑。话说回来,父亲的祖父名为唐永富,而唐永富呢,则有个弟弟叫做唐永山。那位被父亲称为老赵老姑的人,正是唐永山的女儿。
就在我们家准备搬家之前的头两年,有那么一回,我父母他俩去赵家串了个门儿,顺便也就走了另一家亲戚。当时,他们还特意带上了家里最小的老妹子。
这一去,在那儿住了两三天。等回到家以后,母亲就忍不住开始夸赞起来:“哎呀呀,赵家那几个姑娘可真是都长大喽!而且一个个发育得都挺好嘞!”
另一门也是实实在在的亲属,姓靳,乃是母亲一方的亲戚。有趣的是,这门靳姓亲属竟然和前面提到的老赵家居住在同一个村落——孙家屯。具体来说,母亲娘家二大爷的女儿,最终嫁给了靳姓人家,正因如此,我们家和靳家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亲属关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