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那一千元钱归还给单位。毕竟,这关乎着我的诚信和职业操守。就这样,怀揣着一丝忐忑与期待,我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当我踏入办公室时,领导微笑着向我走来,并递给我一项任务:在门市部负责收取售货现金款项。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让我倍感责任重大,因为每一分钱都必须要准确无误地记录和管理。
收取现金这种方式确实能够有效地规避营业员之间相互偷盗的情况发生。具体流程如下:首先由售货员开具购物票据,上面清晰地标注了商品信息、价格等关键要素。然后,顾客需要手持这张票据前往专门的收款处交钱。此时,负责收款的现金员会仔细核对票据内容,并在确认无误后,郑重地在票据上盖上印章,表示钱款已经收到。接着,顾客再将盖好章的票据带回至售货员那里。最后,售货员在查验过盖章有效的票据之后,才会把相应的货物交付给顾客。
这种方法虽然略显繁琐,但却行之有效。不过,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要严加防范票据造假行为。因为一旦有人伪造票据成功,就可能导致商场遭受经济损失,甚至影响整个销售流程的正常运转。所以,无论是对于票据的设计制作,还是后续的审核查验环节,都应该制定严格且完善的制度和措施,以确保每一张票据都是真实有效的,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单位里发生了一些人事变动。我的父亲竟然得到了一个新的工作机会——被安排到供销社的药店担任会计一职。眼看着再过几年父亲就要光荣退休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依然兢兢业业地对待这份工作。而且,对于像他这样即将步入退休生活的人来说,“退居二线”这种方式既能让年轻人有更多发挥才能的空间,又能让老一辈的经验得以传承。所以,父亲对此也不再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而是以一种平和、豁达的心态去迎接人生新阶段的到来。
父亲在那家药店已经辛勤工作了好些年头。这家药店的经理原本是于冠江,他家住在下边的某个村庄里。这个于冠江啊,向来对食堂的饭菜不太满意,觉得口味不佳,所以每到中午用餐的时候,他都不愿意去食堂解决,而是常常选择下馆子。不仅如此,每次吃完饭之后,他还总是要求父亲给他报销餐费。然而,父亲一直坚守原则,坚决不肯同意这种不合理的要求。
这天,药店里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营业员吴晓光发现差款了!只见他一脸焦急地解释道:“那笔销货款我已经交给会计了啊,只是当时走得匆忙,忘记向他索要收条了!”然而,我父亲却坚定地表示自己压根儿就没收到这笔钱。
这可把大家都给弄糊涂了,一时间议论纷纷。就在众人不知所措的时候,于冠江站出来仔细问了事情的经过。沉思片刻后,他忽然一拍大腿说道:“这钱肯定是落到老唐头手里了!”
这话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吴晓光一听,立刻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般,在大街上嚷嚷开了,大声指责我父亲贪污了他的钱。甚至还闹到了李书记那里去。
李书记倒是个明事理的人,他深知我父亲的为人,果断地对吴晓光说:“你别瞎冤枉好人,我了解老唐头儿,他绝对不是那样的人!你还是再好好回想一下吧。”
可是吴晓光哪里听得进去,依旧不依不饶地在大街上骂骂咧咧。要知道,这家伙之前就曾经骂过我,现在居然又辱骂起我的父亲来,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于是,我怒气冲冲地走上前去和他理论,想要为父亲讨回一个公道。
正在这时,母亲得到消息,也急匆匆地从家里冲了出来。她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嚷嚷的吴晓光,当即要过去问个明白。吴晓光见势不妙,赶忙收起嚣张的气焰,开始不停地向我们赔礼道歉。
后来于冠江吴晓光都离开了药店,高义的弟弟高生来药店当经理,进货最多的渠道就是南泉药材公司。
有一回,高生来向父亲借用现金。父亲当时也没多想,就把钱给了他。可是后来,由于各种事务繁忙,父亲竟然忘记及时将这笔支出收回。日子一天天过去,某天父亲在查账时突然发现账目有些不对劲,仔细一回想,这才想起之前借给高生的那笔钱还未回归。父亲便委婉地向他提起此事并索要欠款。谁知道,高生见父亲没有十足把握,就一口咬定自己早就把钱还给父亲了。这下可麻烦了,双方各执一词,父亲无奈之下只好开始认真核查账目,想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由于之前并未按照正规的流程去操作,如今事情发展到这般田地,简直就是死无对证,让人束手无策。父亲无奈之下,只能想到一个权宜之计——通过赊购一批药品,再利用其中的差价来填补所遭受的损失,高生竟然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或许他也能体谅父亲此时所处的困境吧。然而,虽然得到了高生的应允,但父亲心中依旧忐忑不安,毕竟这笔交易能否顺利完成、差价是否真的能够弥补所有损失,都还是个未知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