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交换生的录取通知书寄到的那天,小柔正在厨房尝试包饺子。案板上散落着奇形怪状的面团,她鼻尖上还沾着面粉。
"我成功了!"她挥舞着信封冲进来,差点打翻我手里的酱油瓶。
我擦掉她鼻尖的面粉,仔细端详通知书:"9月开学...那我们8月就要回大陆了。"
"嗯!"她重重点头,随即又皱起眉,"可是...我有点怕。"
"怕什么?"
"怕你爸妈不喜欢我,"她揪着围裙边,"怕我适应不了大陆的生活,怕..."
我用沾满面粉的手指点了点她的嘴唇:"还记得我第一次去你家吗?比这可怕多了。"
她扑哧笑出声:"也是,我爸那张臭脸..."
"所以,"我搂住她的腰,"这次轮到你来闯关了。"
接下来的日子像被按了快进键。小柔辞去了台北的工作,我们退掉了高雄的公寓。临行前一周,林家举办了一场隆重的饯行宴,不仅亲戚全到齐,连林爸爸的老战友们都来了。
宴席上,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兵围着我问东问西。
"小老弟,"一位挂着勋章的伯伯拍着我的肩,"听说你们河北冬天会下雪?"
"是的,有时候能积到膝盖这么深。"我比划着。
"真好啊..."老人眼神飘远,"我1949年离开山东老家时,也是这么深的雪..."
餐桌突然安静下来。林爸爸举起酒杯:"老哥几个,今天不说这些。来,为孩子们干杯!"
觥筹交错间,我看见林爸爸偷偷抹了抹眼角。
饯行宴后,林爸爸单独把我叫进书房。他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褪色的军用挎包:"这个...带给你父亲。"
包里是一枚锈迹斑斑的国军徽章,和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士兵们站在厦门海边,背后写着"民国三十八年摄于鼓浪屿"。
"我们当年..."林爸爸声音沙哑,"都以为很快就能回家。"
我郑重地接过挎包:"叔叔,您什么时候想回山东看看,我陪您去。"
他摇摇头,又点点头,最后只是用力握了握我的手。
启程那天,高雄机场人头攒动。小柔抱着妈妈哭成了泪人,林爸爸则一直板着脸站在旁边。直到登机广播响起,他才突然塞给我一个鼓鼓的信封:"路上用。"
飞机起飞后,我拆开信封,里面是厚厚一叠人民币,还有张纸条:"别让我女儿吃苦。"
小柔凑过来看,又红了眼眶:"我爸他...其实很可爱对不对?"
"嗯,"我笑着点头,"跟我爸一样。"
北京首都机场比小柔想象中还要宏伟。她像个好奇宝宝,举着手机拍个不停:"天啊!这个航站楼比整个松山机场还大!"
取行李时,我突然发现接机的人群中有两个熟悉的身影——我爸穿着笔挺的中山装,我妈则抱着束夸张的鲜花,正拼命朝我们挥手。
"那就是...你爸妈?"小柔紧张地整理头发。
"放轻松,"我捏捏她的手,"他们只会比你想的更热情。"
果然,我妈一见面就把小柔搂得喘不过气:"闺女!路上累不累?饿不饿?阿姨给你炖了鸡汤!"
我爸则严肃地打量我,突然立正敬了个军礼:"小子,干得不错!"
这个举动把小柔逗笑了,紧张气氛瞬间消散。回家的路上,她和我妈聊得热火朝天,从台湾小吃聊到北京景点,完全看不出是第一次见面。
我爸开着车,时不时从后视镜看我一眼:"台湾那边...她家里人对你怎么样?"
"挺好的,"我凑近前座,"她爸还让我带东西给您。"
当我拿出那个军用挎包时,方向盘明显晃了一下。我爸把车停到路边,双手微微发抖地接过挎包,盯着照片看了许久。
"老林...他老家是山东哪里?"
"好像是青岛。"我回忆道。
"我有个战友,"我爸声音低沉,"49年在金门...要是还活着,也该有孙子了。"
两个老兵跨越时空的对话,让车里的气氛变得凝重。我妈适时地打破沉默:"好啦好啦,先回家吃饭!小柔肯定饿了!"
我们家在部队大院里,红砖楼房带着上世纪的质朴气息。一进门,饭菜香气扑面而来——红烧肉、糖醋排骨、韭菜盒子...满满一桌都是硬菜。
"阿姨..."小柔瞪大眼睛,"这太丰盛了!"
"叫什么阿姨,"我妈佯装生气,"叫妈!"
小柔的脸瞬间红透,小声叫了句"妈",把我妈乐得合不拢嘴。
饭桌上,我爸兴致勃勃地拿出珍藏多年的茅台。小柔尝了一口就呛得直咳嗽,却还坚持要敬酒:"叔叔...不,爸!谢谢您培养出爽朗这么优秀的人..."
我爸一饮而尽,突然问:"老林...他喝酒吗?"
"喝,"我赶紧接话,"最爱金门高粱。"
"下次来,"我爸又倒了一杯,"我请他喝二锅头,比那什么高粱够劲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