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非雪朝左边转身,猛然看见了柱子上的诗词。
一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饮酒》。
一首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归园田居·其三》。
天幕中,骤然出现了两首诗的诗句。
【爱吃咸鱼的小虞: 草胜豆苗稀,怕不是种了个鬼田,吃瓜.jpg】
【发呆的小怂包: 别这么说,渊明只是干得慢了亿丢丢,狗头.jpg】
【想要一朵小红花: 有没有可能,人家种的本来就是草,吃瓜.jpg】
【独爱渊明: 但咱家渊明勤快,君不见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包袱款款在外求学的陶渊明:!!!
勤快,你再说一遍,你是认真的吗?你确定爱我?讨厌我才对吧?
此时,几个加大版豪华弹幕接连飘过——【独爱渊明: 陶渊明很勤快。】
【独爱渊明: 陶渊明超级勤快。】
【独爱渊明: 陶渊明超级无敌勤快。】
【…………】
叶非雪两眼亮晶晶,忙不迭附和:“对对对,咱渊明最最最勤快了,诗人里无人能赶得上他——勤快。”
最最最勤快的陶渊明: 淦!
陶渊明抿紧唇,瞬间起身,大步往外走。
“少爷,您要去哪儿啊?”书童连忙追了上去。
当然是去找老农,拜师学习,一雪前耻。
陶渊明脚步不停,直直奔向城外。
【来来来,看这边,介绍了陶渊明的生平简介,隐居后的生活,还有陶渊明墓的一些情况。】
【主播具体给你们说说这个墓,陶渊明墓位于九江柴桑区马回岭镇面阳山南坡。】
【据说,这个墓址是根据陶渊明的遗愿定的,这一个点从他临终之前给自己写的自祭文与自挽歌可以看出来。】
【大家没听错哈,就是自祭文与自挽歌,陶渊明临终前对生死看得很开,很自然,完全不避讳生死。】
【从古至今,有他这般行为的人,主播就只想到两人,一个是不光自己写自祭文与自祭诗,还号召鼓励朋友给自己写的袁枚。】
被袁枚一再骚扰,被迫给活人写挽诗的赵翼等人:……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写了,然后袁枚并没有死,又坚挺的活了六年,成功从七十六活到了八十二。
【还有一个是乾隆的弟弟,隔三差五就按照出殡的规格给自己办丧礼,大搞“活人祭”的爱新觉罗·弘昼。】
“六啊!”胤禟对这个侄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办丧礼可是要收礼的。
隔三差五地办,那得多收好多礼。
胤禟越想眼越亮,扯了扯他十弟的袖口:“老十,我给你办丧礼怎么样?”
他们那么多兄弟,每个人只办一次活丧,也能收十七次,皇阿玛再努努力,他起码能多收二十次。
“九哥,你能转头看看四哥吗?”胤?无语地示意他转头,四哥那脸色比炭还黑,冷气嗖嗖嗖往四周辐射。
就算他不忌讳,四哥那关也过不了,更不用说爱面子的皇阿玛了。
而且,朝中大臣们差不多都从国库借了钱,他不信登基后屠刀直指贪污的四哥会放过这些借款。
艹!他也借了国库钱!!!
胤?就瑟瑟发抖,他该怎么凑钱还,找兄弟?找舅舅?
要是,他找每个兄弟都借一点,凑一凑应该够还。
视线停留在兄弟们身上,胤?眼睛滴溜溜的转,心里不断思考。
【陶渊明在自挽文中写道:“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
【在自挽歌中写道:“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焦尧。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他的墓葬地点既要符合自挽文中的“葬于中野,以安其魂”,又要符合自挽歌中的“送他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面阳山就很适合。】
【而且,面阳山北边是庐山最高峰汉阳峰,南边是秋日满山菊花开遍的黄龙山。】
【陶渊明葬在这里,既能享受“居止次城邑”的逍遥自闲,又能体验“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其乐,一举两得。】
天幕下,正走路的时候陶渊明默默做决定,他死后就埋葬面阳山。
这位置这么好,不能错过。
【糟糕的是,元末战乱时,陶渊明墓山被他人窃葬了,等到正德年间,大水冲出来一块“陶靖节故里”的石碑,墓才被人修缮。】
才决定好墓地位置的陶渊明:……就谢谢老天爷,还给死后的他找来了室友解闷。
【等会儿,我们去的陶渊明纪念馆也是包含了陶渊明墓在内的。】
【继续往里走,可以看到一根写着《归去来兮辞》与《桃花源记》的柱子。】
叶非雪好奇地逛了一圈,这个新厅名叫绵绵瓜瓞厅,里面展览了一些陶氏名人。
从左到右,叶非雪只认识一个陶行知先生。
朱元璋也只认识一个老伙计陶安。
绕了一圈,瞅了几眼每个人生平简介,叶非雪返回大厅,转到了母范厅。
【我们进去看看,母范厅主要提及到了从古至今近十位伟大名人的母亲,有孔母,毛母,欧母,周母,孟母,邓母,田稷子之母,习母等等。】
走进去后,叶非雪一眼注意到前方摆放着两件织布机。
母范厅,最让叶非雪提起兴趣的还是墙壁上展示的中国十大家训:
周公《诫伯禽书》;
司马谈《命子迁》;
诸葛亮《诫子书》与《诫外甥书》;
颜之推《颜氏家训》;
唐太宗《诫皇属》;
包拯《包拯家训》;
欧阳修《诲学说》;
袁采《袁世世范》;
朱柏庐《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
李毓秀《弟子规》。
喜欢旅行直播:开局打卡王安石纪念馆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旅行直播:开局打卡王安石纪念馆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