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人生苦短,快乐总是短暂的,苦才是生活的常态。】
【元丰二年,即公元一零七九年,陪伴黄庭坚六年的第二任妻子病逝。】
【紧接着,开启文字狱先河的乌台诗案爆发,黄庭坚的笔友苏轼锒铛入狱。】
【意图将旧党一网打尽的御史台的官员们对苏轼进行了集体围剿。】
【他们搜出苏轼的诗文、书信等文字,鸡蛋里挑骨头般查看。】
【然后,上纲上线扣大帽子一条龙服务,苏轼朋友圈里许多人都被牵连。】
新党的疯狂程度,让叶非雪幻视数字帮得意时期。
【八年快乐教授生涯结束,考评卓异,受到上司文彦博推荐,得以进京参加吏部选官的黄庭坚也是被牵连的一员。】
【所有人都以为苏轼必死无疑,为了免受牵连,保全自身,朋友们纷纷和苏轼撇清关系,少有人伸出援手。】
苏轼不由愣了片刻,脸上闪过一丝错愕,虽是人之常情,但难免过于凉薄。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苏轼略有些惆怅看着天幕,感慨不已。
【但是,与苏轼虽有诗词唱和,却平生素未谋面的黄庭坚偏偏没有撇清关系,还挺身而出为苏轼站台。】
【苏子瞻是最了不起的文人,是忠君爱国的文人。】
【咱就是说,他是真的爱啊。】
【最终,黄庭坚以“收受有讥讽文字而不申缴”的罪名,被处罚金的处分,罚铜二十斤。】
知心朋友get。
苏轼笑容满面,心里那丁点儿惆怅霎时散去。
就说嘛,他的才华魅力那么大,连隔壁老王都能被他折服,仗义执言,怎么可能没真心朋友。
最了不起的文人哎!!!
得此好友,真是平生之幸,入狱走一遭又何妨。
苏轼兴高采烈地提笔,他要写一封信送去叶县,这样的好友,不早点结交,亏大啦!
远在叶县的黄庭坚并不知道即将收获平生最大的惊喜。
【又持三十口,去作江南梦。】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三十六岁的黄庭坚迎来了人生的第三份工作——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初到太和不久,黄庭坚就亲笔写下了摘选自孟昶《戒石铭》中的十六字箴言,刻成石碑,立在官署衙前,警示教育众人要廉政爱民。】
【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
【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
【秉承着平易宽简,体恤百姓的施政理念,黄庭坚施行了许多惠民政策,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元丰四年,为了增加盐税税收,朝廷推行盐务专卖政策,卖的盐却是价格高质量差。】
【总之就一句话,买得了吃亏,买得了上当,谁买谁是冤大头。】
【老百姓自然不可能放着价格低质量高的私盐不买,去买一看就是粗制滥造的官盐。】
刘彻微微挑眉,看了眼下方提出盐铁官营的桑弘羊,小伙伴是个人才。
桑弘羊唇角微不可见地翘了翘。
【然后,朝廷就开始强行摊派,强买强卖,要求老百姓必须足额购买官盐。】
【要是,规定额度不达标,老百姓就不可以购买私盐。】
【深入实地调查之后,黄庭坚力挺老百姓,勇敢地向朝廷说NO,下令官府执行盐法,一律自由买卖,老百姓爱买啥买啥。】
【造福一方的黄庭坚,深受太和县百姓爱戴,荣获“黄青天”称号。】
【感念黄庭坚的功绩,太和县后人特意建了一座“山谷祠”,修了一条“山谷路”纪念他,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
黄庭坚心中动容,唇角不自觉地上扬,未来从官生涯,当一直以民为本。
【可惜的是,民安之,而吏不悦。】
【很明显,老百姓的爱戴与朝廷的看重二者不可兼得,黄庭坚收获其一,必将失去其一。
【于是,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黄庭坚四年任期一满后,便因政绩不佳,水灵灵的被降职半级。】
【“移监德平”,任职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镇监。】
【北宋的镇监,掌巡警盗窃烟火之禁,兼征收商税及确酒等事,近似现在的镇长,通常由被贬官员和武人担任。】
【好家伙,明明工作成绩不差,却由县长降职为镇长,黄庭坚心情很不美妙。】
【更让他心情不美妙的是,他的顶头上司德州通判赵挺之,为了迎合上级,正在德州积极推行新法中的“市易法”。】
【“镇小民贫,不堪诛求,若行市易,必致星散”。】
【啧啧啧,睁大瞎的眼睛看看实际情况,德平镇它适合施行“市易法”吗?】
【黄庭坚坚决反对,公文中多有讽刺之语,“公文往来,士人传笑”,立场不同的两人自此矛盾横生。】
【恩,赵挺之的政治与文学才华毋庸置疑,而人品,嘿嘿,炙手可热心可寒,大家懂得都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