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宋孝宗抛弃“隆兴”这一年号,将下一年年号改为了“乾道”。】
【这个操作啥意思?大臣们懂得都懂,朝野上下无人敢再谈论北伐一事,主战派销声匿迹。】
【然而,辛弃疾是一个例外。】
【在其他人对抗金北伐避之不及时,辛弃疾依旧在为抗金北伐,摇旗呐喊,助威打call。】
【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辛弃疾向宋孝宗写信,洋洋洒洒写了近两万字,进奏了十篇有关抗金复国的军事论文,自称《美芹十论》。】
随着叶非雪的话音,直播镜头往左移动。
刹那间,崖壁岩石上凿刻着的,与《美芹十论》内容相关的文字跃入观众眼帘。
天幕外,凝视着岩石上遒劲简洁刻字的杜甫,沉沉叹了口气:“炙背可以献天子,美芹由来知野人。”
从来,位卑未敢忘忧国。
【美芹,即指美味的芹菜,出自《列子·杨朱》中记载的一个典故。】
【据说,一个农夫觉得芹菜好吃,是美味,便向乡里的富豪夸赞推荐。
结果富豪吃了,却口舌麻木,肚子疼痛。
于是,其他人纷纷嘲笑埋怨这个农夫,然后这个农夫便感到很羞愧。
】
【这以后,地位低的人向地位高的人提建议时,就常常用它来表示自谦,自称“芹献”或“献芹”。】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老大,抗金不能因小挫而退缩,需有明确的计谋,虽然我所提建议微薄,但我支持你哦!】
【千!万!别!放!弃!】
【辛弃疾给自己所着的论文起这样一个名,意在借用“美芹”这个典故表达自己对君王的一片赤诚之心,也旨在希望宋孝宗别放弃收复失地的梦想。】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小弟,写得很好,下次别写啦,和谈协议才刚签订,咱不能违约啊。】
【当然了,结果都在意料之中,宋孝宗婉拒了辛弃疾的进奏。】
曾阅读过《美芹十论》的康熙摇摇头道:“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
宋朝缺的不是人才,是能驾驭得了人才的皇帝。
但凡换成周宣王或汉光武帝,辛弃疾何愁不能建功立业。
朱高炽抿唇,常年留守北平,为老爹供给粮草的他其实挺理解宋孝宗的。
经过这一场大仗,此时南宋大多数人都颓丧了,心气无了。
这种情况下,动兵根本不宜,休养生息才是第一要务。
【虽然但是,宋孝宗还是看到了辛弃疾的赤诚之心和才能。】
【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辛弃疾回临安,宋孝宗召见了他。】
【持论刚直,不为迎合。】
【一番彻谈之后,宋孝宗发现辛弃疾不对他胃口,虽把辛弃疾调进都城临安,却只让他担任了司农寺的主簿。】
【对此,辛弃疾很不甘心。】
【这个时候,宋孝宗的雄心已经恢复一丢丢,重用了主战派大佬,昔日完颜亮大军攻宋时,在采石矶暴打金兵,取得采石大捷的虞允文为宰相。】
【于是,辛弃疾又写了一篇比《美芹十论》更详细的抗金攻略——《九议》,投递给“我方大佬”虞允文。】
叶非雪操控摄像头向右移动,同《九议》内容相关的刻字被投射在了天幕上。
【虞允文很欣赏辛弃疾的才华,但同宋孝宗一般,他也没有支持采纳辛弃疾的主张。】
【这一年,辛弃疾三十一岁,已经人生过半。】
【一而再,再而三,频频受挫,辛弃疾只能把心中复杂情绪全部倾泻于笔下。】
【次年元宵佳节,挥毫题词,他写下了被誉为史上最美元夕词的佳作《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其中,最后一句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yyds。】
各朝各代诗人细细品味着这首元夕词,脑海中生出一个念头。
既然有最美元夕词,那可能也有最美清明词,最美端午词,最美重阳词,最美中秋词……
想到这里,诗人们顿时兴奋起来。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可是他们另辟蹊径比拼的机会。
听着这里,苏轼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有意思的想法。
他选节日,写词,再把词寄给朋友和对头两派人。
然后,当庄家坐庄,让他们分别作词和答,两派人一较高下。
就问,有不有趣,刺不刺激??
光想,苏轼嘴角就疯狂上扬。
年轻人的想法,站在书案前执笔磨墨,火速誊抄着《青玉案·元夕》的欧阳修一无所知。
只是,在来回欣赏这首词好几遍后,欧阳修默默把载有昔日所作《生查子·元夕》的纸页塞到了书架隐蔽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