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冶炼坊,赵朗回到了公署,刚好萧升也在,便询问铸钱坊的事。
萧升在城西找了一块靠近城门的空地,此处靠近城门,铜锭从豫水中运过来可以节省很多路程。萧升选好地方后,姜炎实地看了一下,认为没什么问题便直接批了。
然后萧升就从吕原手下抽调五十人过来建铸钱坊,并将铜钱的样钱给工匠们看。
工匠们看了都觉得简单,跟他们平时打造兵器需要的工艺比起来这不算什么难事。
这些工匠大都是神启境后期,有不少还是神聚境,像吕原就是神聚境中期。所以很快在空地上建好了铸钱坊,还做好了几百枚母钱,就等铜锭运过来开始铸钱。
赵朗见此也甚为满意,只是工匠确实不好找,自己可能还是得回一趟雍州找天吴借人。
第二天,八月十九。赵朗来到王宫将赤银呈给风里希:“娘娘请看,这块便是少阳山中开采出的赤银,重量、硬度都像是银,颜色却不像,请娘娘帮臣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风里希取过赤银看了看:“这就是银,只是被染红了。”
赵朗忙道:“臣没染啊!”
风里希笑道:“我知道你没染,当初有一只金乌陨落在少阳山,金乌的血便将银矿染红了,不过应该只有上面一部分被染红,下面的应该还是银色。”
赵朗道:“那这个能用来铸银钱吗?”
风里希摇头:“这种矿石颜色不对,不利于发行,你可以选出来备用,铸钱还是用白银比较好。”
赵朗道:“是。”
风里希道:“听说铜钱已经准备开始铸造了?你动作很快嘛!”
赵朗道:“今天应该已经在铸造了,只是所需的量很大,金钱与银钱也还没造,所以可能还要等几天。”
风里希道:“这事虽说很重要,但也不至于争分夺秒,你尽力就行。”
赵朗道:“谢娘娘体恤,不过臣还有件事要禀告娘娘。”
风里希道:“什么事?”
赵朗道:“函夏城的工匠实在不多,姜城主调拨两百名工匠就已经到了极限,他建议臣去雍州找天吴大人借点人手,臣也觉得有道理,所以想向娘娘请个假,回雍州去一趟。”
风里希略一思索:“行,就给你十五天的假吧,正好可以去把你妹妹接过来,之前叫你写信,你偏要说什么立足未稳,现在够稳了吧?”
赵朗喜道:“谢娘娘厚爱!”
风里希道:“行了,你回去准备一下,明天出发吧,现在曦和确定已经不在九州境内,这一路应该不至于有什么危险,就不给你再派护卫了。”
赵朗道:“是,臣告退。”
出了王宫,赵朗没有回公署,而是直接去找了姜炎,目前他的事越来越多,后面还要开店买卖粮食与布匹,只靠萧升等三人已经远远不够了,得找姜炎再要点人手来。
二人谈了半个多时辰,姜炎答应会再给他挑选几人,待他从雍州回来,一定给他准备好,赵朗这才满意的离开。
四天后,赵朗回到了雍州。
赵朗先回家看了看,赵清霜的调令已经下来,她被调往冀州城后土的亲卫军中任职,后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五,在巫神殿与众人集合一起出发。
恰好赵朗在这个时候回来,姐妹俩此前只听说赵朗被伏羲留在了王都做事,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事,现在听赵朗一说,都觉得新奇。不过赵朗现在转了文职,倒是可以把赵清萱接去函夏一起生活,她也不至于孤单。而且函夏离冀州不远,赵清霜休假时也更方便回来。
第二天,赵朗去州府拜访天吴。
天吴一见到赵朗就哈哈大笑:“好小子,果然得陛下重用了,怎么样,在王都还习惯吗?”
赵朗道:“多谢大人关心,能得陛下信任是我的荣幸,只是王都人生地不熟的,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不大方便。”
天吴笑道:“怎么?遇到什么困难了?”
赵朗便趁机把借工匠的事讲了,天吴一听:“函夏不是前线,兵力有限,所以军需处的工匠也不多,确实也没有太多的人调给你,如今我人族的大军主要集中在雍州与冀州,所以工匠也确实是我与后土手下最多。”
赵朗见有戏,便问道:“那大人能借多少人给我?”
天吴道:“最近确实没有打仗,但之前的战斗十几万大军齐上阵,损失的装备也很多,现在都还在加紧赶工制造。所以我最多能借一百名给你。”
赵朗听只有一百,心中有些犯难,有两处矿场要冶炼,一百人怎么够?只听天吴道:“你也不用担心,没有人一开始就会冶炼,你这事也不需要一天就办好,可以派一些民夫跟去一起学习嘛,慢慢的就都会了。”
赵朗道:“就是人手难找,豫州地广人稀,很多人都在种地,而且每人负责的田地还不少,很难抽调出来那么多人。”
天吴笑道:“刚好现在巫神殿毕业,你可以去找帝江大人试试,前线目前也要不了太多的士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