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的婚期转眼即至,这位渤海太守正为即将到来的中山之行做着最后的准备。
“主公,一切准备就绪。”一名亲信快步走来,向袁绍禀报道。
袁绍点点头,目光落在案几上的地图上。无极县位于中山国腹地,距离冀州数百里之遥。沿途山峦叠嶂,不乏流寇出没。想到此处,袁绍眉头微皱:“不可掉以轻心。”
逢纪微微一笑:“微臣已在各处要害布置了眼线,即便有山贼胆敢妄动,也休想瞒过我等法眼。”
袁绍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他素来器重许攸的才智,此刻更是将此重任托付给他。至于另一位谋士逢纪,则被安排负责与甄家的交涉事宜。
“主公,不如让我护送您前往中山国吧。”蒋义渠拱手请命,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
袁绍伸手轻轻摆了摆,示意蒋义渠不必多言:“义渠,你留下来坐镇练兵才是正事。”
袁绍点头道:“此次出行,有二位足矣。再加上三百精锐护卫,也足够应对路上可能出现的变故。”他说这话时目光落在荀彧身上:“文若就留在南皮坐镇,统管后方事宜。义渠,你一切都要听从文若安排。”
与此同时,在东光城中,郭图正与曹操商议防备事宜。这座位于黄河以北的战略要地乃是冀州西进的关键所在。郭图深知肩上责任重大:“孟德(曹操字),山贼虽已暂时平定,但若此时放松警惕,恐有后患。”
曹操颌首赞同:“公则所言甚是。我等须臾不可懈怠。”说着,他目光炯炯地看向远方:“袁公此番远赴中山,我等唯有在此处固守,方能让他无后顾之忧。”
夜幕降临,袁绍府邸内灯火通明。
士兵们正在清点行囊辎重,马匹嘶鸣声不绝于耳。袁绍站在庭院中,望着满天星斗,心中思绪万千。这场婚事不仅是个人私事,更是关乎袁氏家族未来的大计。
晨光初露时分,南皮郊外的官道腾起滚滚黄尘。一支三百人的铁骑正疾驰在蜿蜒的官道上,马蹄声如雷,震得路边的枯枝簌簌作响。
三天的急行军让他的面容略显疲惫,但双目依然炯炯有神,透着一股锐利的精芒。
袁绍勒马于无极县界碑前。
“将军,前方就是甄家庄园了。”一名亲信骑尉勒马靠近,低声禀报。
袁绍微微颔首,目光望向远方若隐若现的庄园轮廓。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在这春日里显得格外悦耳。
“传令下去,让弟兄们稍作休整。”袁绍略微抬手示意,“待会儿进城后,不得扰民。”
城门缓缓打开,甄逸亲自率众迎了出来。他一身锦袍,面容威严,身后跟着一群家丁和文士。甄俨也随在其侧,目光中透着几分年轻人特有的锐气。
“子婿!”甄逸远远便高声呼喊。
袁绍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去。两人在城门外相拥而立,场面甚是亲热。但在这看似和睦的表面之下,两人心中都在暗自揣摩对方的心思。
“初,拜见妇翁。”
“见过袁将军!”甄家的一位文士拱手行礼。
“久闻袁大人威名,今日得以相见,乃鄙府之幸!”甄逸拱手行礼。
袁绍微微颌首:“久闻甄家乃是中山国望族,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寒暄过后,众人鱼贯进城。袁绍的目光不自觉地扫过街道两旁的店铺和民居。这里虽说不算繁华,但也颇为热闹。街边摆满了各种货物,百姓们三三两两在挑选商品。
队伍渐渐放缓了脚步。随着距离的拉近,庄园的模样也愈发清晰起来。高大的朱漆大门前,两尊石狮蹲踞两侧,门楣上悬挂着“甄府”二字的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小姐出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整个院子顿时安静下来。袁绍感觉到一阵轻风拂面而来,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檀香。
他抬头望去,只见一名女子正缓步走下台阶。她身穿一袭素色襦裙,发髻高挽,头上只插了一支青玉簪子。虽然装扮素雅,但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雍容华贵之气。
那是一张让人移不开眼的脸庞。
甄姜!
她生得眉目如画,鼻梁高挺,唇色浅淡。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双眼睛,清澈见底却又深邃莫测,仿佛能看透人心。
“见过袁公子。”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在寂静的院子里回荡。
袁绍愣了一下才回过神来:“甄姑娘不必多礼。”
甄逸在一旁看着两人对视一眼,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甄逸亲自将袁绍引进会客厅。案几上摆放着青铜鼎彝,角落里还陈设着一架古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显然是为了迎接贵客特意焚烧的。
甄逸在主位上落座,袁绍则被请到了客位。一名丫鬟端着茶盘恭敬地走了进来,将一盏青瓷茶盏递到袁绍面前。茶碗中漂浮着几片碧绿的茶叶,热气袅袅升起。
“子婿一路鞍马劳顿,先喝口茶歇息片刻。”甄逸笑着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