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州府来人风波起
杨家村的田埂上,秋风卷过,带着一丝萧瑟。
黄曼曼站在新工坊的院墙边,眺望着通往县城的土路。
她的眼神平静,却深邃得如同古井,不起波澜。
风二流的恐惧,她看在眼里,却并未放在心上。
一个小小的风二流,掀不起大浪。
她真正提防的,是风二流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推手——钱老板,以及钱老板可能牵扯到的更大利益集团。
“灵泉水”高产的秘密,一旦泄露,引来的绝不仅仅是县城的觊觎。
州府,甚至更高层面,都可能被惊动。
这几天,黄曼曼看似如常地打理着工坊事务,指导妇人们制作年糕和臭豆腐。
改良后的臭豆腐,因为能常温保存三日,销路一下子打开了。
聚贤楼那边,孙渤涛和钱掌柜几乎是每日一催,订单量节节攀升。
工坊的妇人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干劲更足了。
黄曼曼给出的工钱,在十里八乡都是头一份的优厚。
杨富贵看着村子一天天好起来,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
他现在对黄曼曼是言听计从,奉若神明。
“曼曼,你说,那州府的人,真会来?”杨富贵搓着手,有些不安地问道。
这几日,黄曼曼已经跟他透了底,说风二流可能捅了娄子,把稻谷高产的事报了上去。
黄曼曼微微颔首:“爹,该来的总会来。”
她的语气很淡,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
“那……那可如何是好?”杨富贵急了,“这灵泉的事,要是被他们知道了……”
“爹,放心。”黄曼曼打断他,“我自有分寸。”
她拍了拍杨富贵的胳膊,示意他安心。
“您要做的,就是稳住村民,尤其是工坊的妇人们,别让她们自乱阵脚。”
“至于州府来人,一切有我。”
杨富贵看着黄曼曼笃定的眼神,不知怎的,心里的慌乱就平息了大半。
这丫头,身上总有股让人信服的力量。
仿佛天塌下来,她都能顶住。
接下来的几天,黄曼曼依旧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一切。
她让杨富贵组织人手,将村里打谷场上晾晒的稻谷,分出一部分,特意挑选那些颗粒饱满、品相极佳的,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又让妇人们将工坊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她甚至还抽空,去了一趟自家和杨富贵家的菜地。
菜地里,因为浇灌过稀释的灵泉水,蔬菜长势喜人,绿油油的,比别家的要精神许多。
黄曼曼眉头微蹙,摘了几片过于肥硕的叶子。
过犹不及。
她不想让这些细节,成为别人怀疑的突破口。
这一日,晴空万里,秋高气爽。
杨家村的村口,却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来了!”
放哨的村民,连滚带爬地跑回来报信。
整个杨家村,瞬间紧张起来。
正在工坊忙碌的妇人们,也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探头探脑地往外望。
杨富贵脸色发白,手心直冒汗。
黄曼曼却神色如常,只是淡淡吩咐了一句:“各司其职,照常劳作,不许慌乱。”
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妇人们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还是被黄曼曼的镇定所感染,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只是那动作,明显有些心不在焉。
黄曼曼整理了一下衣衫,迈步向村口走去。
杨富贵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身后,像个受惊的小媳妇。
村口,七八匹高头大马一字排开,马上端坐着几个身着官服、腰佩长刀的官差。
为首一人,约莫四十来岁,面容瘦削,鹰钩鼻,一双三角眼闪烁着精明而审视的光芒。
此人,正是州府粮道署派来的主簿,姓周,单名一个“明”字。
周明身后,还跟着一个身穿锦袍、面带倨傲的年轻公子,正是那钱老板的侄子,钱有德。
钱有德一看到黄曼曼,眼中便闪过一丝怨毒和得意。
“周大人,就是这个村子!他们去岁稻谷亩产惊人,定有蹊跷!”钱有德尖着嗓子说道。
周明没有理会他,目光如炬,上下打量着黄曼曼。
一个如此年轻的女子,竟是这杨家村的主心骨?
他来之前,已经从县衙张师爷那里,对杨家村和黄曼曼有了一些了解。
知道此女不简单,不仅搞出了高产稻谷,还办起了年糕工坊,深得县令赏识。
“你就是黄曼曼?”周明开口,声音带着官场特有的威严。
黄曼曼不卑不亢,微微颔首:“民女黄曼曼,见过大人。”
杨富贵也赶紧上前行礼:“草民杨家村村长杨富贵,见过大人。”
周明淡淡“嗯”了一声,目光扫过杨富贵,又落回黄曼曼身上。
“本官奉州府粮道署之命,前来杨家村,调查稻谷高产一事。”
“听闻你村去岁稻谷,亩产远超寻常,可有此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