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荒唐的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堂弟朱厚熜即位,是为明世宗。起初,世宗锐意改革,推行“嘉靖新政”,可后期却沉迷道教,二十多年不上朝,把朝堂大权拱手让给严嵩父子,自此,明朝陷入了更为深重的危机。
明世宗朱厚熜刚坐上皇位时,那也是雄心勃勃,一心想重振大明雄风。他一上台就雷厉风行,大力整顿朝纲,诛杀了佞臣江彬,裁汰了大批武宗时期的冗官、冗兵,还严查贪污腐败,减免赋税,这一番操作下来,百姓们拍手称快,朝堂上下也为之一振,大家都以为明朝要迎来新的繁荣。
但好景不长,随着统治逐渐稳固,世宗对道教的痴迷与日俱增。他在宫中大兴土木,修建道观,每日忙着斋醮祈祷,炼制丹药,妄想长生不老。为了满足自己的宗教活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而严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崭露头角,一步步爬上权力的巅峰。
严嵩此人,奸猾狡诈,善于揣摩圣意。他本是个文人,诗词文章写得不错,凭借着阿谀奉承的本事,很快就得到了世宗的宠信。严嵩当上内阁首辅后,便开始结党营私,把自己的儿子严世蕃以及一众亲信安插到各个要害部门,把控了朝政大权。严世蕃更是嚣张跋扈,仗着父亲的权势,肆意妄为,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无所不为。
朝堂之上,严嵩父子一手遮天,谁敢反对他们,就会遭到残酷的迫害。比如正直的大臣杨继盛,他实在看不惯严嵩父子的恶行,毅然上书弹劾严嵩“十大罪”“五奸”,言辞恳切,证据确凿。可严嵩却在世宗面前颠倒黑白,诬陷杨继盛。世宗昏庸,竟听信了严嵩的谗言,将杨继盛下狱。杨继盛在狱中受尽折磨,但始终不屈,最终被严嵩杀害,年仅四十岁。杨继盛之死,让天下人看清了严嵩父子的真面目,也寒了忠臣义士的心。
除了迫害忠良,严嵩父子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他们卖官的价格明码标价,官职越高,价钱越贵。那些花了大价钱买官的人,上任之后自然要拼命捞回本钱,变本加厉地剥削百姓。一时之间,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而严嵩父子却富可敌国,家中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奇珍异宝不计其数。
在严嵩专权的那些年,明朝的边防也日益松弛。北方的蒙古俺答汗不断侵扰边境,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率领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面对如此危局,严嵩却害怕出战失利会影响自己的权势,竟让兵部尚书丁汝夔坚守不出,任由俺答汗在城外肆意劫掠。俺答汗在北京城郊烧杀抢掠了八天,满载而归,明朝军队却不敢追击。这场耻辱的事件,让明朝的威望一落千丈,也充分暴露了严嵩专权下明朝军事的腐朽和无能。
与此同时,东南沿海的倭寇之患也愈发严重。日本的一些武士、浪人勾结中国沿海的海盗、奸商,组成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明朝虽然多次派兵围剿,但由于严嵩父子贪污军饷,军队装备落后,士兵士气低落,始终无法彻底平定倭患。
直到戚继光、俞大猷等一批抗倭名将的出现,局面才得以扭转。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他针对倭寇的特点,创造了鸳鸯阵等战术,还亲自训练士兵,使得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戚家军在与倭寇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先后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大败倭寇,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患,为保卫国家和百姓立下了赫赫战功。可即便如此,严嵩父子为了自己的私利,还时常对戚继光等人的抗倭行动进行掣肘,妄图打压他们的功劳。
随着严嵩父子的恶行越来越多,他们在朝堂上的敌人也越来越多。终于,在徐阶等人的精心策划下,严嵩逐渐失势。徐阶也是内阁大臣,他为人沉稳,善于隐忍,一直在等待时机扳倒严嵩。嘉靖四十一年,道士蓝道行利用扶乩(一种道教的占卜方法),暗示严嵩是奸臣,世宗开始对严嵩产生怀疑。徐阶又趁机让御史邹应龙上书弹劾严世蕃,列举了他的种种罪行。世宗大怒,下令将严世蕃逮捕入狱,严嵩也被罢官。
严世蕃在狱中还妄图翻案,他与党羽密谋,想通过攀诬其他大臣来为自己脱罪。但徐阶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他向世宗揭露严世蕃勾结倭寇、私通蒙古、图谋不轨等罪行。世宗听后,怒不可遏,下令将严世蕃斩首,严嵩被削籍为民,家产被抄没。严嵩晚年穷困潦倒,只能靠乞讨为生,最终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严嵩倒台后,世宗依然沉迷于道教,对朝政不闻不问。嘉靖四十五年,世宗驾崩,其子朱载坖即位,是为明穆宗。穆宗即位后,任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大臣,革除了世宗时期的一些弊政,与蒙古俺答汗达成“隆庆和议”,开放边境贸易,史称“俺答封贡”,北方边境迎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同时,他还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进行海外贸易,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