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生活艰苦,而且鞑靼部落的统治方式与中原的官僚体系截然不同。对于习惯了中原繁华生活的官员们来说,草原上的生活无疑是难以忍受的。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女真人或兴汉军,这两个势力都更有可能建立一个类似于中原的政权,让他们能够继续享受现有的生活和地位。
在这种人心惶惶、各寻出路的混乱局势中,大辽的上京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秩序和安宁。
官员们的背叛和勾结,使得原本就脆弱的政权更加摇摇欲坠。
而鞑靼部落的再次南下,无疑是在这已经破裂的堤坝上又狠狠地推了一把。大辽的覆灭,似乎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李云湛看着一堆信件,这是辽国许多官员的投诚信。这也让原本李云湛东征的计划想法有了变动。李云湛原本想在拿下中京后,主力挥师东进,一举拿下辽东。然而,随着鞑靼部落再次南下,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上京城人心惶惶,中京道已经失陷,大辽的覆灭似乎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李云湛不得不重新评估战略。
从军事角度看,上京周围大多是草原和丘陵地带,这种地形虽然适合游牧民族的活动和生活,但在防御外敌入侵时,相比中原地区那种有高山大河等天然屏障的城市,其自然防御优势并不明显。辽国敢立都于此,完全是因为其控制了北方草原,能够利用草原的广阔和游牧民族的机动性来抵御外敌。然而,随着鞑靼部落的崛起和女真人的强大,辽国的这种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因此,李云湛在制定战略时,压根就没有打算立即攻打上京城。
古人并不知晓这些,但李云湛作为一个穿越者,对后世的情况了如指掌。他非常清楚东北地区在未来的重要性。东北地区不仅拥有广袤的黑土地,其肥沃程度堪称世界第三,而且还蕴藏着大量的工业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对于一个国家或势力的发展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现在东北地区是一个广袤的区域,涵盖了外东北的大片土地。这使得东北地区在战略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李云湛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首先,他要巩固中京的战果,确保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地位稳固。然后,他将逐步向辽东地区推进,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最终,他的目标是将整个东北地区都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下。这样一来,他不仅能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能为他未来的军事行动提供坚实的基础。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东北地区都将成为他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李云湛站在桌前,凝视着眼前那堆积如山的投诚信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这些信件如同一座小山般高高耸立,每一封都代表着一个人的期望和诉求。
这些信件来自上京城的各个角落,有的来自权贵之家,有的则是普通官员。它们或用华丽的纸张包裹,但无一例外的是,每封信都承载着写信人的渴望。
李云湛缓缓地翻阅着这些信件,信中的内容如出一辙。有的请求在未来的政权中谋得一官半职,有的则希望能得到他的庇护。这些高官显贵们,平日里威风凛凛,此刻却都在他面前放下身段,低声下气地请求着。
李云湛的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既有对这些人的不屑,也有对权力游戏的无奈。
他随手拿起其中一封信件,信封上的字迹显得有些颤抖,显然是在极度紧张和恐惧中写下的。李云湛打开信件,扫了一眼,便放了下来。他自言自语道:“当官的人,我以后会缺吗?”
说完,他将信件递给身边的亲卫,吩咐道:“找个箱子,把这些信件都装起来。”亲卫点了点头,迅速找来一个木箱,将信件一一放入其中。
“传令下去,主力按计划向东京道进军,务必确保沿途的稳定。”李云湛一脸严肃地对身边的亲卫吩咐道。亲卫得令后,立刻转身离去,如疾风般迅速将命令传达下去。
随着命令的层层传递,李云湛的主力部队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开始浩浩荡荡地向着东京道进发。他们步伐整齐,士气高昂,仿佛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与此同时,在李云湛的主力部队按部就班地向东京道进军之际,他的部将张烈也在另一侧取得了重大突破。张烈率领的部队犹如一支奇兵,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攻克了锦州。这座战略要地的成功夺取,对于整个战局来说意义非凡,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己方的士气,还为后续的作战行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锦州,这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锦州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不仅扼守着辽西走廊的东端,还是连接东北内陆与渤海的黄金走廊。
张烈的部队在进攻锦州时,充分利用了锦州的地形特点。锦州境内山脉连绵起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这种地形为张烈的部队提供了天然的掩护和战略优势。他们巧妙地利用了医巫闾山和松岭山脉,在战斗中占据了有利位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