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一天的战斗持续进行,战场逐渐沦为一片人间炼狱,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伤者的惨叫交织回荡,似一曲死亡的乐章,奏响在这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
楚军阵营中,英布所率部队继续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联军正面防线。他身先士卒,犹如战神附体,手中长刀裹挟着凛冽劲风,每一次挥砍都能让敌军胆寒。在他的带领下,楚军士兵们配合默契,组成紧密的战斗方阵,长枪如林,盾牌似墙,稳步推进。这一战术让楚军在正面交锋中占据了一定优势,有效抵御并反击了联军的进攻。然而,联军的防线也并非不堪一击,燕齐两国军队虽内部矛盾重重,但此刻为了自身安危,也在拼死抵抗。燕国士兵凭借着熟悉的地形和坚固的防御工事,顽强地抵挡着楚军的冲击;齐国士兵则以其精湛的武艺和灵活的战术,与楚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双方你来我往,互有死伤,战场局势陷入胶着。
樊哙所部的佯攻此刻也愈演愈烈,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樊哙犹如一头愤怒的雄狮,手持大刀,在敌阵中横冲直撞,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地。他的勇猛极大地鼓舞了麾下士兵的士气,楚军士兵们前赴后继,如汹涌潮水般向联军侧翼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冲击。燕国和齐国负责侧翼防御的军队,原本就因联军内部的混乱和分歧而军心不稳,面对樊哙部队这股锐不可当的气势,顿时阵脚大乱。他们在慌乱中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被楚军撕开了一道道口子。士兵们在恐惧的驱使下,开始出现溃败之势,这不仅使得侧翼防线岌岌可危,还极大地影响了整个联军的士气。燕齐两国的将领们虽竭尽全力试图挽回局面,大声呼喊着让士兵们稳住阵脚,但在楚军的猛烈攻击下,收效甚微。
反观联军这边,齐国军队遭受重创的原因多方面交织。首先,在战略布局上,齐国国君齐恒为了保存自身实力,将大量精锐部队部署在后方,用于防备齐国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而将战斗力相对较弱的部队放在了前线抵挡楚军。这些前线部队在面对楚军如狼似虎的进攻时,很快便陷入了劣势。其次,齐国军队内部存在严重的指挥混乱问题。不同将领之间意见不合,对于如何应对楚军的进攻策略各不相同,导致在战斗中无法形成有效的协同作战。士兵们在混乱的指挥下,无所适从,战斗力大打折扣。再者,齐国士兵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缺乏实战经验,面对楚军这种身经百战的劲旅,心理上便已处于劣势。一旦战斗陷入激烈状态,他们很容易陷入恐慌,进而导致防线崩溃。
燕国军队的损失同样惨重,根源也十分复杂。燕国国君燕熙在战争初期,为了讨好鲜卑人,将大量资源倾斜给了鲜卑骑兵,忽视了本国军队的装备更新和训练。这使得燕国士兵在面对楚军时,兵器不够锋利,铠甲不够坚固,在激烈的战斗中难以有效保护自己。此外,燕国军队内部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军官们克扣军饷,导致士兵们生活困苦,士气低落。在战场上,士兵们缺乏战斗的积极性,面对楚军的进攻,更多的是消极抵抗。而且,燕国军队在战术上过于依赖传统的阵法,缺乏灵活性。在楚军多变的战术面前,燕国军队的阵法很容易被破解,陷入被动挨打局面。
随着夕阳西下,夜幕逐渐笼罩战场,第一天的大战终于落下帷幕。楚军和联军各自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退回营地。
楚军营地内,气氛凝重。军医们在临时搭建的营帐内忙碌地救治着伤员,呻吟声此起彼伏。项羽面色沉重地听取着战报,得知楚军战死两万,重伤一万五,轻伤一万四。这些数字如重锤般敲打着他的内心,但他深知,战争就是如此残酷。他强忍着悲痛,下令全力救治伤员,为明日的战斗做好准备。
联军营地内,更是一片哀鸿遍野。鲜卑战死一万,重伤五千,轻伤三千;燕国战死三万,重伤一万二,轻伤两万;齐国的损失也与燕国相差无几。燕熙和齐桓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充满了懊悔与无奈。他们深知,若不改变现状,联军必将在这场战争中彻底覆灭。但此刻,他们已身心俱疲,只能先下令清点伤亡,安抚士兵,为明日的战斗做最后的挣扎 。
喜欢重生之项羽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yq.org)重生之项羽崛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