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豫祥书记,首先表扬了三班赵冬梅同学,她来学校报到比较早,热心为同学做好事、一直在忙碌本届新生报到事宜。
第二是表扬了一班女同学,主动冲洗学校女厕所、此事在学校引起了轰动;这是建校以来的第一次、不愧为工农兵大学生学习雷锋做好事。
汤劲院长为此特地提出了对76年级和一班女生的表扬。
忆江南还真没有想到,这么一件小事居然会引起学校领导的关注。
当时只是路过、发现厕所臭气熏天实在肮脏,这才动员班里的女同学一道打扫的。
霍书记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学校和本年级学生的情况:这所学校在解放前的40年代初成立、命名为“高级助产职业学校”。
新中国成立时期改为“护士助产学校”、大跃进的年代改“医学专科学校”、一年以后成立“医学院”、经济困难时期改为“医学专科学校”、文化大革命时期改为“地区六二六卫生学校”、三年前再改为“医学专科学校”,现在又注册为“西江省第二医学院”。
学院有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工宣队、教务组、政工组、团委、后勤组、人民武装部、办事组、基础科和附属医院。
这个学校的学生全部来自西江省内,目前有74、75、76 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三个班,每个班大约有5、60名学生;其中75届学生最多有190多人、全校三届工农兵大学生累计起来大约500多人;附属医院有教职员工200多人。
76年级的165名学生当中,男生86人、女生79人;共产党员48人、共青团员100人、一般群众17人。
入学前工龄5年以上76人、占比46%,带工资来读书的学生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看来,这一批学生都还是有些资历的。
学生年龄:26岁以上的13人,其中已婚人士9人;18岁以下的有15人;19-22岁82人、23-25岁55人;
入学前学历:高中毕业70人、中专毕业31人;初中毕业64人占三分之一还多点。
年级领导,把学生的年龄分成了四个梯次,年龄最大的第一梯次和年龄最小的第四梯次人数还不到30人;19-22岁这个第三梯次人数最多占比50%;23-25岁第二梯次人数占比三分之一。
忆江南根据本届学生的分布状态,得出来一个结论。
自己就是属于工龄较长、年龄偏大属于第二梯次年龄段、学历属于64名初中毕业生当中的一份子。
这所学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学校名称、有不同学制时间长短,就出现了中专毕业生留校当老师教专科学生、专科毕业生留校当老师教学院学生的怪现象。
目前学校条件比较差,这一届学生,之所以开学这么晚,就是因为校舍需要维修,一直拖至77年春节前才发出录取通知书、2月底才开学报到。
到会的几位学生干部,听后大为惊讶。
一个学校的校名和学制、居然紧跟政治形势变来变去,屡屡造成师生学历倒置的情况;简直有点匪夷所思、恐怕在全国的高等院校中、也算是极为罕见的吧?
第十章 见面
霍书记宣布了各班代理班长的名单。
一班男班长倪子祥、女班长忆江南;二班女班长柳美荷、男班长陈之良;三班男班长周少军、女班长赵冬梅。
每个班都是一男一女两名班长、暂时不分正副、试用一段时间后再正式选举产生。
这三个班六位班长囊括了工农兵的履历,全部都是共产党员;会上下发了各班学生花名册、各班编组和正副代组长的名单。
霍书记提出:明日召开76年级开学典礼和全年级大会的纪律要求:
第一按照班组秩序要列队进场、指定位置就座;第二会前唱歌、会议期间保持肃静认真笔记、不得讲话随意走动;会后统一按秩序退场。
下一步准备到革命老根据地去开门办学,进行入学的革命传统教育,通知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
曾副书记宣布了大学生的有关待遇和学校的有关规定:
伙食标准每月13.5元、不带薪的学生由国家发给。
旅差费回单位报销,无单位者自理;有生活补助、分定期和临时两种。
还有奖学金评定制度、粮食定量每人每月33斤。
医疗费每人每月1.5元、学校有医务室、地点在办公楼101室。
学生宿舍分男生楼、女生楼。
男生宿舍7人一间、每个宿舍配备2张课桌四个凳子;女生宿舍12人一间、女生宿舍多2张课桌;宿舍房间照明一室2支日光灯、有用电灯泡的房间、25瓦换成40-60瓦。
按照规定,晚上10点熄灯。锅炉房每天供应开水3次、温水一次、吃饭排队凭饭菜票购买。
晚上个人不要随意外出,本市区学生周六可以请假回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