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比较抽象、大家都觉得这门功课比较难。
那位教生化的张老师,是一位古董级别的老教师。
戴着一副像啤酒瓶底一般厚圈圈的黄框眼镜、说话声音低沉沙哑得像一个漏风的大提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喜怒不形于色、讲课一字一句不带重复也不强调重点。
他就是那样慢吞吞的匀速讲课,比较沉闷、具有催眠的功能。
听课者稍微不留神,一个血浆成分中的钾钠氯钙镁、人体代谢中三羧酸循环、酸碱平衡PH值渗透压的交换就漏过去了。
刚开始上课时,他口中的“骨骼(luo)肌”与同学们通常说道的“骨骼(ge)肌”发音不同;学生们提意见,反映这位老师讲错了;结果忆江南通过查字典,才知道这个“骼”是一个多音字,张老师的表达才是规范的!
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同学们才适应了张老师的讲课方式。
这时才发现,张老师讲课是最简明扼要、没有一句废话的;就是要求听课必须要高度集中精力,不能开一点小差。
这门功课的复习时间只安排了2个上午和2个晚上。
生理生化学考试前的那个上午,是授课老师进行答疑解惑的复习时间。
那位张老师,在大家等得非常不耐烦的时候,终于慢腾腾地走到了教室外的走廊里,站在那里又不肯走进教室了;急得忆江南大声催促:“张老师,请你进教室好吗?我们同学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呢!”
教室里发出了一片赞同的笑声,那种迫切期望的目光,盯着张老师无可奈何地走进了教室;仍旧是那样的慢条斯理:“你们有什么问题?”
他这是为了严守考试纪律,避嫌才不肯进教室的吧?
大家七嘴八舌、从教室的四面八方提出不同的问题:
“老师,酸碱平衡的要点是什么?”“老师、三大代谢物质之间转化的中间代谢哪一项是最基础啊?……渗透压中高渗和等渗的主要鉴别点是什么……高脂蛋白血症怎么分型......三羧酸循环的要点......脂肪酸的氧化分解......血镁的缺乏临床会有什么表现?”
他应接不暇不知道应该先回答谁的问题了。
这位老师非常遵守原则,凡是涉及到考试范围的提问,他一律不回答只是要求:“你们好好想一想”。
有一些同学非常机灵,比如岑俪琳就先主动作答,然后再问“……这样回答,对不对?”
他未置可否“嗯”一声,拔腿就要走;同学们拿他没办法,只好包围着他一边再继续提问,一边互相挤眉弄眼截住他的退路。
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
下午三点考试开始,只有2道题目《酸碱平衡紊乱与K﹢、CI﹣、HCO3﹣代谢的关系 》《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之间的转化和关系 》;第一题60分,第二题40分。
难怪张老师站在走廊里不肯进教室,这些学生们很会抓题目,见面一问的就是要考试的题目。
生化是全年级同学的弱项,只有张义民同学学的最好。
这个小学弟,把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制作成了一张表格,复杂的生物化学代谢关系一目了然;全班同学都转抄过他制作的表格。
忆江南用了一节课时间做完了答卷,检查过后抬起了头看看整个考场。
全部都还是低头挥笔或者做思考状态的,还没有一个人抬头检查看卷的。
她是偏文科的、数理化当中就是化学她感觉费力、深知自己的不足,再怎么憋着也挤不出东西了。
她不想干坐下去了,再浪费时间不如赶紧复习下一门功课。她站起来收拾桌面,就准备要走。
急得王桂华在她身后,小声的喊她:“勇敢的年轻人,你真的就要交卷啊?”
张老师严肃认真地在监考,还时不时地大声提出要求“不要互相看卷子……不要讨论……抓住重点快点做……抓紧时间!”
忆江南把《生理学》往腋下一夹,毅然决然就交了头卷,往教室外面走去。
身后一片嗡嗡声“谁啊,这么快就交卷了?”
走到空荡荡的走廊里才发现,她这回还是整个年级交的头卷。
回到宿舍才四点钟,整个女生楼也是空空荡荡的;她翻开了《人体生理学》,沉下心来准备下一门的考试吧。
一直快到六点钟,同学们才陆陆续续返回宿舍,一边吃晚饭一边相互交流下午的考试情况,看来大家考的都不理想。
最晚交卷的温云娣和二班的胡月兰,她俩一块回宿舍的。
温云娣走进宿舍,便把书本往桌子上一摔,气呼呼地抱怨道:“就是这个老师最正经,不许讲话不许讨论,别班的老师都没有他这样的……二班的监考老师看到有些同学回答的不好,还退回去让他们重新检查呢……我的卷子还没答完,一到时间他就把卷子全部收走了”。
饭后,大家都去查看了一下标准答案,忆江南仔细对照了一下,估计75分以上,没问题;这已经是她考试分数最低的一次了、也是她给自己设定的最低成绩线。
第二天下午,《生理学》考试,这门功课就更惨了,只有一个上午一个晚上的复习时间,试卷上一共四道题:
第一题:正常人的血压为什么能够维持恒定?
第二题:试述糖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第三题:血浆蛋白和血浆无机盐类各有什么重要功能?
第四题:试述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生理学》忆江南很感兴趣,比较重视,也想考的好一点。
其他题目答卷很快,就是第一题、如何解题忆江南考虑了好几分钟,才决定以血压生成的因素为主和血压调节的因素为辅两个方面来回答。
这次可不敢交头卷了,反复检查对照,直到自己觉得没问题了,方才交卷。
考试出场,看到了贴在墙上的标准答案。其它问题不大,就是第一题,教研组列出了两种调节血压的方式。
忆江南觉得不可理解,提问是怎么样维持正常的恒定,答案却是怎么样调节血压?不是病态情况下才需要调节血压的吗?正常情况之下生成血压诸因素才是维持啊;自己只是简单地提到了调节血压的方式,并未展开阐述。
解题的角度不同,答案显然会有出入的;忆江南发现自己解题与标准答案有偏差了、考分肯定不能令人满意。
嗨,不管它了,反正是考完了就放下啦!
喜欢工农兵大学生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工农兵大学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