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春节还有26天了,同学们都在担忧,小何同学这次能不能挺过这一关……
清晨,一班的同学被一阵紧急的敲门声从睡梦中惊醒:“小何的情况不好了,快起来吧”,睁眼一看,闹钟的指针正指向5点钟,窗外天色还是一片漆黑。
匆匆赶到附属医院,同学们都来了,从观察室门口一直到楼梯口,一班的50多个同学忧心忡忡把走廊都站的满满的。
306室的男生和在医院值夜班的男生们,都坐在一楼候诊的板凳上,眼眶都含着泪水一言不发。
一班的男生们已经轮流连续值班72个小时了,306室的屠金荣老大哥,断断续续说着小何的病情:“小夹板固定,摩擦造成溃疡,没有及时处理……出现呼吸困难才请了会诊、才清创,还是我们多次强烈要求才进行的……
4:30停止呼吸、4:40心跳也停了……我们赶快跑回学校叫书记、叫同学”......这位平时有点稀稀拉拉的老大哥,此时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忆江南环视周围,等在门外什么情况都不知道。
顾不上关着的观察室门上挂着的《闲人免入》告示牌,她走进医生办公室、匆匆忙忙穿戴好了医生的白大褂,推开观察室门就进去了。
观察室现在已经成了抢救室。
外科正、副主任、两位外科医生、两位护士、两位实习生、两位书记、倪子祥、沈玉其、邹庆弟都环绕在病床的四周,从他们转过来的目光中就知道情况的严重性了。
只见沈玉其和管理病床的厉医生,两人相互配合还在做心外按摩和人工呼吸,这已经是最后的抢救了。
内科主任也闻讯赶来,除了心外按摩和人工呼吸,曾经4次注射“三联针”“四联针”……
紧张的抢救过程中,留给忆江南印象最深的、就是何庆之那张向后仰起的、双眼紧闭的、鼻梁高耸着的土黄色的脸庞。
心电图机几次开机,屏幕上都是一条直线……
学校革命委员会领导小组的荣组长赶到抢救室,听取了抢救过程的汇报,时间已经6:45分,抢救已经超过了一个小时,荣组长决定:“停止抢救”。
原本就是体育课上发生的一次意外,皮肤都没有破损,仅仅是一次“闭合性骨折”;却因为临床医生的无经验、疏忽早期症状、在医院内引起了“医源性感染”导致的破伤风,造成了一次医疗事故。
尽管不是主观故意、没有哪个医生愿意发生这样的事故!
但是,一条生命、才23岁的生命、就是在这种种意外中,就这样终结了!
忆江南的心就像被揪成了一团,无奈、愤怒,悲痛、她默默无语打开了病室房门走了出去。
迎着同学们殷切的目光,只是说了一句:“已经停止抢救了”,她不敢说“死亡”这2个字。
倪子祥紧随其后、低头呜咽着走向楼下,那边有他们306室的其他兄弟们。
在死一般的寂静之后,楼上楼下全是一片哭声。
有些人捶胸顿足、有些人是嚎啕大哭、有人发出来哭骂的声音……同学们的悲愤、忆江南完全能感同身受……事情的结果原本不应该是这样的。
忆江南避开了这群极其悲痛的同学,站在楼梯转角的窗前;眼前是一片荒凉的旷地,任凭冬日的寒风肆意狂啸。
一个人的命运是多么不可琢磨、一个人的性命又是何等脆弱不堪、除了可以奉上一颗沉痛的心,洒下悲痛的泪、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残酷无情!生命的无能为力!
对于小何的死,学校是有责任的!
这种责任包括教学的安全、工作的态度、重视的程度、医疗技术水平……这是在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以后,百废待兴、各项工作都还在恢复时期发生的一场不幸。
只有小何同学,一个人独自祭献出了他23岁年轻鲜活的生命!
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的这一天,距离1978年的春节,仅剩23天。
忆江南作为一个医学院校的学生,她永远记住了这场悲剧!
她告诫自己:在今后救死扶伤的工作中,一定要有深厚的阶级感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有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水平,要以高度的责任心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既然已经开始了学习医学,就必须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必须摒弃一切干扰,学好医学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医生。
小何同学的遗体,没有停放在医院的太平间,而是立即就送去了殡仪馆,而他单位领导和他父亲还在奔赴浮州的半路上......
霍书记还是没有重视学生们的强烈要求,直到小何病情垂危出现才给他的工作单位、打出病危电话。
这样,把自己也置于了极度被动当中。
年级召开大会,向同学们通报小何同学的病情和后事处理意见。
霍书记在台上说,底下的同学嗡嗡嗡一片议论和埋怨声音,年级大会秩序从来没有如此混乱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