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的这场危机,受到影响最大的,只有三种人。第一种是大将军与十常侍这些权利争斗的顶端人物,任何一方斗败,均是身死族灭的下场。第二种便是像我这种白身富商。兵祸一起,纵兵劫掠,首先抢的便是像我这样的富商豪绅,因为抢这些人,油水足,风险小,不怕找后账。第三种是平民百姓,因为这些人最好抢。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兵祸之下,最受伤的,就是平民。师父乃是白身,无官职在身,也是劫掠对象。而有个一官半职的,反而安全些。毕竟大头兵也怕当官的秋后算账。何况师伯久在军中,在军中有些威望与影响,不会有哪个瞎眼的丘八,敢太岁头上动土。只有极少数当官的,平日不修德行,被人记恨,才会被劫掠。所以师父不用担心师伯安危,随我离开洛阳,我去庐江,师父回吴会,正好顺路。”
周晨说得不无道理,蔡邕也不是一根筋,沉吟些许,已有些动心。自己留在洛阳,除了担忧老友安危,其他确实也做不了。这个乱世,保全家人子女,实乃第一要务。但离开洛阳,又怕留下个弃友避祸的名声,无颜面对世人。一旁的卢植看出他的顾虑,劝道:“无尘说的有道理,伯喈当慎重考虑才是。你留在洛阳,兵祸一起,我无力看顾,有危险的倒是你。而我久在军中,还有些威望,不会有哪个丘八来动我。所以伯喈只管离开洛阳,走为上策。这样我也能安心应对。”
“当真如此?”
所有人都点头,给了他肯定的答复。蔡邕这才下定决心,点头同意。
“既然如此,那便离开洛阳,不留在这,给子干添麻烦。”
所有的人都为这一决定感到高兴,周晨也松了口气。虽没劝动卢植,能带离蔡邕,也是功德圆满的一件事。没白费自己这一桌子好菜。而蔡邕此时却问道:“不过我还有个问题,你两年前便决定当下这个时段要离开洛阳,难道你两年前便已预料到如今祸事?”
这个问题很敏感,所有的人都看向周晨。周晨确实早知道如今祸事,却不能说,只能遮掩。
“师父说笑了,巧合罢了。我哪有这能掐会算的本事,算到两年后的今天。我若真有这等本事,还用得着逃离洛阳?随便找一方,化解这场危机,岂不是更便宜。”
这话也没毛病。毕竟预知未来这等事,听起来何其荒诞,说出去也无人敢信。但真有这么巧合的事么?蔡琰也不禁怀疑。结合之前他吹过的牛,蔡琰竟真有些怀疑,他是不是真的预先便知道些什么。又狐疑的打量他一番,始终没瞧出什么端倪,不免又否定自己的怀疑。世上怎么可能有人能预知未来?定是不可能的。
一切说定,蔡邕终于肯离开洛阳,自己也放下心中的一块石头。至少度过眼下这一劫,不会再有什么问题。后续如何发展,唯有尽人事而已。
喜欢汉末听雨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汉末听雨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