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闻朱瞻基准确地拼出了读音,解缙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但随即他又灵机一动,提起笔迅速写下一行字:
“飝,虪,齺,魕,爧,蠿,齺,虪,爨,軉。”
"殿下,这些字如何?"
朱瞻基无言以对。
这家伙是想证明自己比别人读的书多吗?
看着纸上那些既生僻又复杂的字,朱瞻基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了祖父为何要冒着被指责的风险,也要处理掉这位号称大明三百年来最博学之人。
这情商也太高了吧。
仅仅是因为读书多就想在领导面前炫耀一番,彰显自己的学识远超领导。
你是认为每位领导都心胸宽广,还是觉得领导能力不足,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领导无知?
干脆让阁下您来担任这个职位好了。
还好这是他,不然以他的情商,在现代估计连出场的机会都没有,只能作为背景板存在。
见到朱瞻基沉默,解缙并未感到意外,毕竟这些字里有几个是他编纂《永乐大典》时,在一些罕见的孤本中才发现的,普通人根本无缘接触。
要是朱瞻基认识这些字,倒显得奇怪了。
想到这里,解缙再次提笔,为这些字逐一标注汉语拼音。
朱瞻基瞧见这般情形,眼皮微微一抬,还未等解缙开口再次要求演示拼读,便转向身旁的张懋说道:“张懋,你来陪解学士认认字吧!”
张懋听后愣了一下,也没细想,便答应下来,随后走到近前。
尽管张懋出身武将之家,但他平日里也是读书写字的。
汉语拼音并不复杂,规则也很容易掌握,刚才他又在一旁听得仔细,所以对朱瞻基讲解的内容大致记得清楚。
看着解缙写下的陌生字符,他略作思考,依照上面标注的拼音,用不太熟练的方式拼读出来。
“妙极,实在妙极!”
见到张懋这样一个粗人居然能依据拼音读出字音,解缙眼中闪着光芒,接连写下许多生僻字。
待张懋将这些字一一念完之后,解缙才转头看向朱瞻基,满面钦佩地说道:
“太孙殿下创造的这种切音之法前所未闻,难以想象。
仅仅六十三个音节,却囊括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训纂篇》《千字文》《三字经》《兔园策》等众多典籍中的所有文字,总计数以十万计。
自古以来出现的汉字数不胜数,就连我也不敢自称全都认得,但如果有了这套切音之法,哪怕从未见过的字,即便是孩童,只要学会了这种方法,也能准确发出它的读音。”
“这样一来,后世学子必定节省十余年的光阴,专注于研习四书五经。
不出几年,我大明文人定会大幅增加,科举录取的人才也会如过江之鲫般涌现,如此方不负盛世之名,太孙殿下必将流芳百世!”
要是朱棣在此,此刻或许会感叹一句:读书人夸奖别人时总是花样百出。
然而朱瞻基神色依旧平静,识字工具的价值对他而言无需解缙赘述。
汉语拼音问世后所带来的便利,仅从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就能窥见一斑。
汉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文字,汉语也被称为最难学的语言,绝非毫无依据。
如果没有汉语拼音,就算是天才,恐怕也很难在一年半载之内掌握足够多的文字。
几乎要想认识足够多的文字,不投入数年乃至十多年的努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别说还要学习其他课程了,单是识字这一项就够许多人望而却步了。
后世每年众多大学生的出现,汉语拼音功不可没。
有些人对此习以为常,甚至因汉字繁复、汉语难学而沾沾自喜。
然而,若无汉语拼音,汉字或许早已被淘汰,甚至被彻底弃用也未可知。
此并非夸大其词,历史上主张废除汉字的声音可不小。
因此,朱瞻基对解缙的阿谀奉承并不买账,他并未忘记此人方才在他面前炫耀才学的模样。
要不是此人所知甚广,实在可惜,他甚至想提醒自己那一心想着北伐的祖父,别只顾打仗,把这位解学士忘得一干二净。
想到这里,朱瞻基扫了一眼仍挂着谄媚笑容的解缙,说道:
“关于汉语拼音的事宜,我已经大致讲给你听了,你的第一项任务便是将我所讲的内容完整记录下来,从易到难,逐步整理成册,专门用于初学者识字教学。”
“臣遵旨!”
听到朱瞻基委以整理汉语拼音重任,解缙面露喜色。
尽管这创意出自眼前的太孙殿下,但若日后由他来整理完成,他的名字也必随汉语拼音流传千古,这对一名文人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荣耀。
喜欢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